第七章 魏玄成鐵面斥太宗 李叔德年老思裴寂 (第1/9頁)
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徵】
王珪嘴下,李世民苦,但他並不是極致。
接下來,就要說到鼎鼎大名的魏徵了,一個從來不積口德的人。魏徵先生的威名,江湖上早有傳聞,很多時候人們會把魏徵當成是個死性子,爲了證明他不是,故而在這裏要重新說明一下。
和王珪一樣,魏徵也是建成舊黨,爲隱太子同志出謀劃策,多次提醒他先下手爲強,可以說是典型的欠揍型選手。
但在李世民面前,他還是用心輔佐,深得李世民信任。
魏徵對李世民說:“臣有幸爲陛下辦事,希望臣能成爲良臣,而不是忠臣。”李世民疑惑道:“忠臣不就是良臣嗎?”魏徵從容答曰:“兩者區別很大。古時,稷、契、皋陶三位就是良臣,而比干、龍逄就是忠臣。良臣的目標就是,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能把國家治理好就行;而忠臣卻喜歡廷爭面折,以死相逼,身死國亡,雖然值得佩服,但並不值得學習。”
李世民大爲佩服,他沒想到,在土土的魏徵身上,竟然有這等盈盈的思想。
沒等李世民欣賞完,魏徵加上了最重要的一句,“臣要做就做良臣,而不做忠臣!”
李世民向魏徵請教,“對君主來說,什麼是明,什麼是暗?”
魏徵說:“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舉例子說,堯曾經私訪小民,所以才能得知苗有罪過;舜善於明察,所以才發現了共、鯀、歡兜的罪過。相比來說,秦二世偏信趙高,所以纔有黔首之喪;梁武帝偏信朱異,所以纔有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所以纔會暴死當庭。所以說,君王必須兼聽廣納,才能使權貴無法隱瞞罪惡,民情能夠上達。陛下別天天憋在庭上,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