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臨死前,他拉住宋璟和盧從願的手,交代說:“皇上想要天下大治,願望迫切。可他才當了幾年皇帝,就有點疲倦了。我怕以後會有小人趁隙而進,你們兩位,好好幫幫皇上,記住,一定要記住。”
言罷,他閉眼等死。
到了這個時候,纔有四門博士上奏,說盧懷慎雖然沒什麼能耐,但人家忠誠報國,清廉無比,自始至終敢於直言,他老人家都快死了,不稍微給點優待,怎麼讓人看到希望呢?
作爲賞罰分明的皇帝,李隆基就讓人給盧家送了一百匹絲綢,二百斛米,聊當對這位宰相的酬謝。
宰相死了,因爲不結交朋黨,是兒子和幾個清廉的官員一起勉強給他張羅起來的喪事。盧懷慎家中貧苦,而且只有一個老奴。老奴心甘情願跟着盧懷慎幹了一輩子,也已經頭髮雪白。他守在盧懷慎靈前,哭得雙眼模糊。使者來了,老奴哭着爬到使者腳下,嘴裏嘟囔着什麼。
使者最後才弄清,盧懷慎身無分文,老奴還以爲盧先生一死沒人給他下葬,而他自己也身無分文。老奴指了指喪禮的場面,他說的,就是願意把自己賤賣,給盧公發喪。他求使者行行好,就多出幾文錢買下他,自己給他(使者)做牛做馬,也要報答盧公的大恩大德。
兩年後,李隆基打獵,看見一堵很頹廢的牆,牆裏頭好像有人哭。李隆基讓人去看看,那人回來說:“這是盧懷慎的大祥(兩年後親人再哭)。”
李隆基茫然若失,他趕緊賜了絹帛,立刻宣佈撤回,罷了打獵。沿路,他經過盧懷慎的墓碑,下馬來看。一塊石頭斜斜插在土裏,石上寫着“唐御史大夫盧公懷慎”之類的字,也沒有什麼歌功頌德的銘表。看了許久,李隆基自責起來,忽然又嗚嗚哭了起來。他立刻令有司立碑,令中書侍郎蘇頲寫好墓誌銘,李隆基親自謄抄。
這場最隆重的葬禮,直到盧懷慎死後兩年纔有。但我相信,盧懷慎不會有任何埋怨。有人說,盧懷慎走了,除了一身正氣和萬古的清名,什麼都沒留下。
其實,他還留下了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