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隆基的確很想去蜀地,怕衆人不願意,嘴裏又不敢說。韋諤倡議,“兵少不可輕易東去,不如去扶風,以後去哪裏再慢慢說。”
韋諤,實在聰明,李隆基樂意這麼幹,將士們也樂意這麼幹。
隊伍要走了,卻有父老攔住車馬,說了一番關中是王朝的根一類的話。父老死活不讓李隆基走,李隆基只能作出讓步。但走還是要走的,他讓太子李亨宣慰父老。父老又纏住了李亨,“至尊既然不肯留下,某等願意率子弟跟隨殿下,往東破賊,奪我長安!若殿下去了蜀地,我中原百姓誰爲之主?”李亨這回走不了了,因爲就在一刻鐘後,野外密密麻麻地聚集起了幾千的百姓,攔住了去路。李亨對衆人說:“至尊冒着險阻,我怎忍心離開他?而且,我還沒有去面辭,我得先回去告訴至尊,聽他發話!”
人情如何能抵擋賊軍?
靠感情能當精銳嗎?
李亨哭了,策馬要往西走。
建寧王李倓與李輔國執鞚上諫,“賊人犯闕,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興復!殿下隨至尊入蜀,如賊兵燒絕棧道,那中原之地就拱手給了他們了!人情既離,不可複合,即使以後想要重新回到家鄉,能做到嗎?不如收西北守邊之兵,召郭子儀、李光弼於河北,與之併力東討逆賊,克復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復安,宗廟毀而更存,掃除宮禁以迎至尊,豈非至孝之爲?殿下何必戀着區區溫情,爲兒女之私?”
廣平王也來勸,鄉親父老擁着太子的馬,李亨沒辦法走了。
李隆基在西頭等了很久,見李亨不來,讓人去問。回來奏報,說百姓攔住了太子的去路。李隆基長嘆:“天命啊!”於是,分後軍兩千人及飛龍廄馬給李亨,告諭,“太子仁孝,可以繼承大業,你們要好好輔佐他!”他對李亨說:“你要努力了,不要記掛我。西北的將士,我對他們都很好,你要好好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