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璘】
天下頹敗,宮內還出了這樣兩個人,而江南方面,原應是天下兵馬最應該打援的地方,可在江南的永王李璘卻遲遲不肯發兵。
李璘是這個世界上最討人厭的皇子了,他似乎覺得滿天下他也沒欠誰的,得了江南就很不錯了,他願意待在南方不往北,而且,割據在此,有魚有肉,其樂無窮,何必管關中和山東的死活?而李璘同學的幕府裏頭,也請到了一位大仙,這位大仙,曾一度覺得自己的政治抱負沒能實現,經不住李璘再三邀請,便同意下山,進了永王的幕府。
李白,最後一次以高昂、英勇、自信的姿態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就是在永王這裏。
而他的一位朋友,卻早就看出事情的端倪。
先來描述一下李璘。李璘,年幼喪母,是哥哥李亨一手把他帶大的,李亨每夜抱着他睡覺,生怕他哭鬧,對他關懷備至,可惜搞錯了對象。李璘跟着太上皇李隆基入蜀,李隆基命諸皇子分管天下(昏招)。
這個時候,李白的老友、諫議大夫高適卻固執己見,認爲讓皇子分管各地絕對不可,但李隆基不是愛聽勸的人。李璘同學統領的是四道節度都使。在江陵鎮守,江淮地區的賦稅租稅都在江陵,財貨堆積如山,別的地方沒錢。李璘也不操心,每日招納壯士,一天喫喝遊玩的錢就敢花好幾萬(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
事情讓高適說準了,李璘從小長在宮中,他還有個兒子,襄城王李瑒,更是不靠譜,有勇力,好打仗,納了薛鏐等人當謀主。這夥人分析,李亨必然是擅立自己當了皇帝,而李璘是個比李亨更有實力的人。今天下大亂,唯南方富足,既然李璘手握重兵,封疆數千裏,理應盤踞金陵,保有江表,學習東晉當榜樣。
東晉,身據江表,苟且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