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第9/3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確定部下是不是跟自己一條心,吳三桂積極挑起戰士們的同仇敵愾之心。這些天,他忙着在各營裏跟大家喝酒,每次酒過三巡,吳三桂總會慢慢地站起來,滿目滄桑地掃視大家,然後長嘆一聲,悲涼地說:“老夫和諸君共事三十多年,今日天下太平了,我們反而沒了用武之地。現在皇上堅持讓我們遷到關外,以後就不會有這種喝酒的好機會了,來,大家多幹幾杯,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再見面。”
說完之後,吳三桂一飲而盡,飲完之後,老淚縱橫。在座的官兵們常年跟隨吳三桂,在雲南這塊土地上喫香的喝辣的,他們的利益和吳三桂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吳三桂這麼一說,羣情激憤,紛紛起立,向吳三桂效忠:“我等願聽大王調遣,大王何日舉兵?”
在整個造反過程中,造反的理由是非常關鍵的。吳三桂肯定不能說康熙讓我撤藩,所以我要造反。謀士劉茂暇給吳三桂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明亡未久,人心思舊啊!大王最好立明朝後裔爲皇帝,討伐清廷。這麼一來,相信天下人會紛紛響應大王的號召。”
應該說劉茂暇的意見是非常好的,無奈這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吳三桂的首席軍師方光琛,書呆子方光琛說道:“以前大王因爲兵力不足,出關借兵,天下人還能夠諒解。後來明朝永曆皇帝逃亡緬甸,大王奮力追到,把他殺了,這已經讓天下人無法原諒了。眼前,大王的兵力完全可以收復河山,如果立明朝後裔的話,成功之後該怎麼辦呢?是學習張良煉丹雲遊,還是再殺一次明朝皇帝,讓天下人的口水淹死。殺了一次故國皇帝,難道還想殺第二次?”
吳三桂一聽,汗毛倒豎,覺得方光琛說的有道理,決定自立名號。在這次造反中,吳三桂一開始就錯了,這似乎註定了這場造反的失敗。你說你都殺了明朝皇帝一次,再殺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爲啥就拉不下臉皮?就算不殺,平定天下後,你讓皇帝“禪讓”不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吳三桂失敗還是失敗在臉皮不夠厚上面。
<h2>喪鐘爲誰而鳴</h2>
吳三桂從來就是一個精明的人,他很早就就看出反清復明這面旗幟的號召力。
宴請將士之後,吳三桂讓將士們在校場集合,用一種煽動性的口吻對大家說:“朝廷一再催促我們,我們馬上就要遷移了。最近,朝廷的使臣輪番催促,讓大家趕快動身。如果我們不馬上遷移的話,說不明大家會遭到使臣的侮辱。”
一些士兵大喊:“走就走吧,朝廷何必苦苦相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