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揭祕雍正的雙面性格與家庭生活 (第8/9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國古代講究多子多福,作爲帝王,更是後宮一大堆,只要有能力,能夠生出一大堆的子女。這看起來是好事,多子多福嘛,但也是壞事,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一個種羣的數量如果發展過快,很容易對環境構成壓力,從而破壞生態平衡。帝王的子女如果過多,無非是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他們每個人都是皇子皇女,消耗太大了,而且又不從事生產。當然,古代的皇帝們可能認識不到這點,但他們至少可以認識到,子女過多,很容易造成家庭的破裂,雍正對此深有感觸,自己的兄弟過多,導致儲位爭奪白熱化,慘不忍睹,差點對大清江山構成威脅。
雍正吸取教訓,只生了十個兒子,其中只有四個活到成年。而且這十個兒子幾乎都是雍正做皇子時生的,當皇帝后的十年裏,雍正直到十一年才生了弘瞻,大概是想再次證明自己不好色,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他避孕措施做得好。
雍正的四個成年兒子分別是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弘時是長子,關於弘時,史書記載相當少,《清史稿》中有這麼一句話:“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弘時性格可能比較倔強,不受約束,生活放縱,很難得到康熙和雍正賞識,弘時乾脆破罐子破摔。在康熙晚年,允祉的長子弘晟和允祺的長子弘昇都被封爲王府世子,弘時當時的年齡也達到了標準,卻沒有受封,充分說明康熙不看好他。
雍正建立祕密建儲的制度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朕的諸皇子尚幼,立儲之事,現在怎麼可以進行呢?”
真實的情況是當時弘時已經十九歲了,都已經成年了,怎麼說年幼呢?難道雍正開玩笑嗎?雍正不是一個會隨便開玩笑的人,他說出這種話表明他早已把弘時排除在儲位之外。
弘時就算得不到康熙的賞識,那他究竟爲啥也讓自己的父親這麼不爽呢?要知道,雍正才四個兒子,把父愛分成四份也有四分之一。
在雍正三年的上半年時候,雍正似乎對弘時還抱有希望,當然不是指望他繼承大統,只是希望他做一個賢明的皇子。雍正爲自己的皇子特地從全國各地招聘有名的老師,弘時的老師是王懋竑,此人是一個理學專家,五十一歲考中進士,考中進士後,康熙居然沒有把他留在京城,他只能回鄉教書,可謂是嚐盡人間滄桑。確實如此,王懋竑對程朱理學研究得非常透,講究淡泊無慾,還對王陽明的心學深有體會。雍正讓這麼一個人來教育弘時,可謂是用心良苦,對症下藥,希望弘時能夠改邪歸正。
後來,王懋竑的母親病逝,只好回家守喪。臨行前,雍正對他說:“不必遵制守喪三年,料理完喪事就回京吧!”可見,雍正對王懋竑的教育是滿意的,在王懋竑守喪期間,雍正經常派人催他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