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王心術 (第5/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乾隆原本不打算對張廷玉朋黨一事深究。但趙國麟卻不肯罷休,趙國麟是個道學家,把名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聽說仲永檀奏告自己到俞家跪奠,這是用傳聞誣衊自己的清白。爲了表達不滿,趙國麟提出辭職。乾隆知道趙國麟這是在發泄對自己偏袒仲永檀的不滿,此時仲永檀已經升到左副都御使。乾隆最不喜別人要挾自己,將趙國麟連降兩級。趙國麟是一根筋,依舊不依不饒,乾隆很不耐煩,乾脆把他革職,但也不准他回家,以閒散身份待在京城。
仲永檀表面上看是升官,其實末日正向他悄悄走近。
在末日來臨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這段插曲將仲永檀的死期推後一年多。
譜寫這段插曲的是一個叫劉統勳的人。劉統勳,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進士,曾當過乾隆的老師。乾隆即位後,出任內閣學士二品大員。乾隆六年,劉統勳當上左都御史。鄂善案子爆發後,劉統勳認爲是時候向鄂爾泰和張廷玉這兩個黨魁出手了。
在第一份奏摺中,劉統勳直指張廷玉結黨營私,說桐城(張廷玉是桐城人)張姚兩姓佔據當地縉紳的一半還不止,張家在朝廷當大官的有十九人之多,姚氏和張氏世代聯姻,當官的也有十個人。劉統勳說張家的門第太顯赫了,張廷玉與父親張英先後擔任宰輔,至於翰林就更多了,滿門皆翰林,翰林院可以直接開到張廷玉家中。劉統勳並沒有從其他角度攻擊張廷玉,僅僅是指責張廷玉任人唯親,搞家族企業,說明劉統勳深諳盛極而衰的道理。他攻擊張廷玉,沒有分毫涉及張廷玉和鄂爾泰之間的恩怨,這無疑給乾隆一個感覺,劉統勳完全是爲皇家考慮,對派系鬥爭並不感興趣。
在第二份奏摺中,劉統勳說訥親(額亦都曾孫)職位太高、權力太大,身兼領侍衛內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吏部尚書協辦戶部事務、軍機大臣、議政大臣等職,導致他位高權重,頗有些剛愎自用。劉統勳建議削減訥親的職務,並讓乾隆曉諭他盈虧之道,讓他謙虛低調一點。
收到這兩份奏摺,乾隆非常欣喜,這對困於皇權受抑的乾隆來說猶如及時雨。乾隆立即將這兩封奏摺交給大臣學習,最後乾隆告誡張廷玉和訥親,讓他們收斂,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
可惜,權勢使人昏聵,張廷玉和訥親都不懂得收斂。最後,兩人的下場都非常慘,訥親在攻打金川的時候忽然收到乾隆寄過來的一把刀,這把刀是訥親的祖父遏必隆用過的,乾隆讓他用這把刀自裁。
之後,張廷玉行跡有所收斂,但仍然以太平宰相自居,終於讓乾隆忍不住對他動手了。張廷玉雖然沒有被殺,但是受盡乾隆的挫辱,最後黯然回鄉,乾隆甚至削去他伯爵的稱號,還剝奪他配享太廟的權利。
不久,就輪到鄂爾泰遭殃了。自從升任左副都御使後,鄂爾泰的得力干將仲永檀開始得意忘形。乾隆七年十二月,輪到仲永檀倒黴了。事情是這樣的,仲永檀在參奏樂部大臣張照時,私下裏找鄂爾泰的兒子鄂容安商議,這事不知怎麼就傳到乾隆耳朵裏。乾隆龍顏大怒,將仲永檀和鄂容安一起革職,交與刑部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