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千古一病文字獄 (第11/1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齊周華一案不光牽連甚重,而且著作也被焚燬,他想藏之名山、期盼警醒後來者的願望也落空了。
<h2>一柱樓裏飄出死亡氣息</h2><h3>死神從天而降</h3>
江浙一帶是文字獄的重災區,一柱樓詩案也是發生在江南。這起冤案非常恐怖,不光牽連了許多活着的人,還牽連到死去的人。在乾隆後期,人們提起這個案子無不心驚膽戰,這個案子與康熙朝的莊氏史獄、戴名世的南山案和雍正朝的查嗣庭案,並稱爲清朝四大文字冤獄。
能夠躋身於四大冤獄,說明總有些與衆不同的地方,我們來看看吧!
徐述夔,揚州東臺縣人。他是一個神童般的人物,在古代這是一個不好的徵兆,平庸才能平安,平安是福啊!徐述夔十七歲考上秀才,三十五歲考上舉人,科舉之路雖然走得緩慢一點,但他對前途還是充滿希望的,希望一展宏圖,成爲國家棟梁。
不過,他的思想還沒有調整好,沒有調整到朝廷需要的那個頻道。他曾經對學生說過:“本朝剃頭不如明朝剃頭好看。”其實,他也就是發發牢騷,自視才高,卻沒有得到重用。不平則鳴,寫下了諸如此類的詩句:“舊日天心原夢夢,近來世事益非非”“江北久無干淨土,乾坤何處可爲家”等等。
徐述夔之所以這麼不得志,是因爲他犯了一個錯誤。他考中舉人那年的試題是《君使臣以禮》,徐述夔在答卷中寫下了“禮者,君所自盡也”,結合上下文看這只是很平常的句子,但是把君和自盡放在一起,一下子就被審閱的禮部官員發現了。根據清朝科場的規矩,舉人的答卷必須交到京城,由禮部官員審閱。
這麼一來,徐述夔的仕途就此堵死,甚至此後不得參加進士考試。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家裏,專心寫作,以此來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徐述夔打算這輩子過一種書齋生活了,他特地爲自己建造了一個別致的小樓作爲書房。這個小樓很奇特,中間是一根大柱子,在柱子上端闢了兩層,其他的樑柱都是嫁接在大柱子上的,所以整棟樓看起來就像是一把雨傘。樓梯是在外面的,在樓的下面有迴廊和天井,種着許多梅樹,環境確實不錯。
徐述夔在這裏讀了一輩子的書,也寫了一輩子的書,直到乾隆二十八年去世,終年六十歲。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詩集和小說,其中有《一柱樓詩》《快士傳》《五色石傳奇》《八洞天》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