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千古一病文字獄 (第13/1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沒想到蔡耘的堂兄蔡嘉樹考上監生後,忽然要贖回田地,藉口這塊地裏有他們家的祖墳。贖回也沒問題,出價要合理,但蔡家只肯出九百六十兩。不升值也就算了,你還貶值,誰賣啊!徐懷祖的兒子徐食田和徐食書很爲難,他知道這是蔡家故意要敲詐他們。
蔡家在這個時候敲詐不僅僅是因爲徐懷祖過世,更主要的是乾隆的禁書政策越來越嚴厲。蔡嘉樹看過徐述夔的書,知道里面有文章可做。所以他威脅徐家,如果不把田讓給自己,就告官。
徐食田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覺得與其被蔡嘉樹勒索要挾,不如主動將祖父的作品呈給官府。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據可依的,乾隆頒佈了諭旨,只要在兩年的限期內交出禁書,可以免掉私藏禁書的罪名。
蔡嘉樹敲詐不成,豈肯罷休,便去東臺縣縣衙告發徐述夔書中有悖逆的話。縣令不敢做主,立即送到江蘇書局。江蘇書局那邊又把書退回來了,讓他們標上“違礙”的句子。與此同時,東臺縣縣令在判徐蔡兩家的官司,把有祖墳的十畝田撥給蔡家。但蔡嘉樹仍不滿足,這距離他的期望還有距離,他甚至認爲縣令偏袒徐家,準備一舉將徐家和縣令一起告倒。
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蔡嘉樹直接跑到江寧布政使衙門去告狀。布政使官員陶易也不是傻子,瞭解整個案情後,他認爲是蔡嘉樹想低價贖回田地,沒有得逞後故意報復;徐食田在規定時間內交出了禁書,理應免罪。陶易對蔡嘉樹的行爲非常鄙視,還在他的告發信上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陶易知道蔡嘉樹是個卑鄙小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便讓幕僚陸琰去處理這件事。陸琰比陶易的性情更耿直,他給蔡嘉樹發出了一個警告:“寫書的人如果在詩句中有疑似悖逆的文字,卻沒有實際悖逆的行爲,那麼,這個檢舉作者的人要判處誣告罪。”實際上是警告蔡嘉樹及時收手。
揚州知府謝啓昆後來才得知此事,說實話,他是膽戰心驚的。雖說陶易是他的上司,但他做官時間比陶易要長,知道文字的問題不能這麼隨便處理。本來,徐家已經把書在規定時間內交出去,蔡嘉樹是無事生非,案子可以輕鬆了結。但這事千萬不能讓乾隆知道了,乾隆對文字向來是寧緊勿松的。
它又是如何變成一個驚天大案呢?這還得從我們喜聞樂見的宰相劉羅鍋說起。
<h3>劉羅鍋乾的好事</h3>
揚州衙門本來是想快點了解案子,不想也不敢驚動乾隆。沒想到,乾隆居然知道了,這個驚動乾隆的人便是劉羅鍋劉墉。劉墉當時在江蘇擔任學政,一個門生送給他一本《一柱樓詩》和沈德潛寫的《徐述夔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