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戀”上和 (第3/3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用今天的話說,和珅是一個心理高手,他總能揣摩到別人內心想什麼,簡直是乾隆肚子裏的蛔蟲。正因爲和珅如此“善解人意”,乾隆才感覺他離不開這個人,在自己沒有吩咐之前,這個人就把自己想辦的事情辦好了。
乾隆很喜歡寫詩,爲了迎合乾隆,和珅花了很大工夫研究乾隆的詩歌,然後模仿乾隆的風格寫詩。乾隆是個非常自戀的人,他當然不會不喜歡自己的詩,所以看到和珅的詩歌,他是打心眼裏喜歡啊,彷彿一個練武的師傅看到徒弟把自己的武功耍得有模有樣!乾隆還特別喜歡書法,和珅就可以模仿乾隆的字體,到最後居然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晚年,乾隆乾脆把一些奏摺交給和珅去批。乾隆喜歡佛教,和珅也精研佛教。總之,乾隆喜歡什麼,他就喜歡什麼;乾隆討厭什麼,他就討厭什麼。
乾隆四十六年,召集大家開會,乾隆想增加綠營兵的數量。大臣們大多不贊成,阿桂反對說:“增加兵額勢必會增加軍費,到時候必定加重百姓的負擔……”阿桂還沒說完,就發現乾隆已經緊繃着臉。這時候,和珅站出來說:“增加兵額有什麼不好,現在國家這麼富足,難道拿不出這點錢,從國庫裏多拿出三百萬兩軍費對於我們大清不過是小菜一碟。”
乾隆馬上面露喜色,心想還是和珅懂朕啊!
和珅不光是會說好話,也會做好事。乾隆喜歡講排場,花錢如流水,國庫裏有這麼多錢讓他花嗎?和珅有辦法,和珅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有辦法從各級官員那裏斂財,然後再從中抽出一部分供乾隆揮霍。
除了非法勒索之外,和珅還設立了“議罪銀”制度,犯了錯誤的官員只要交納相應的銀錢就能贖罪。如果是個清官,又犯了錯,實在交不起,也可以扣工資。這個“議罪銀”相當於乾隆的私人小金庫,或許這就是乾隆縱容和珅的原因,誰會拆了自家的銀行?
嘉慶當然不可能放過和珅,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抑或是私人恩怨上,他都有充足的理由處死和珅。政治上和珅擅權,他這個嗣皇帝當得太難受;經濟上,和珅聚斂天下財富,嘉慶上臺,國庫空虛,急需用錢;私人恩怨上,嘉慶受夠了和珅的氣,太上皇在的時候無處發泄,太上皇駕崩後,嘉慶就沒有顧忌了。
好了,乾隆的故事到這裏結束了。乾隆雖然死去,卻把問題全都留給了繼任者嘉慶。風光了一輩子的乾隆卻讓他們的子孫過着窩囊糾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