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乾隆爲何選擇呆頭呆腦的嘉慶接班 (第1/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立了永琰後,乾隆還是非常不放心,他在祭天大典的時候默默禱告:“老天爺啊,幫朕把把關吧,如果皇十五子永琰是個賢君,保佑他平安幸福吧!如果他不賢,請讓他短命而終吧!朕不是不愛子,只是江山社稷比父子之情更重要。”
如果兒子不賢就咒兒子死,乾隆這個禱告可謂是空前絕後。
<h2>這個皇子很一般</h2>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正月初一,一個非常喜慶的日子,京城裏到處是鞭炮聲。五十歲的乾隆在乾清宮廣場上觀看了煙火表演,乾隆的心情正如節日一樣,是非常喜慶的。執政二十五年,大清國在他的領導下迎來了盛世,他感到自豪,也感到一絲疲憊。
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並不容易,這是乾隆的切身體會,他已經充分理解了父親雍正。這些年來若非自己小心經營,國家也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昌盛。
乾隆思緒在飄,然而太監們已經簇擁過來,乾隆在衆人的呼聲中來到養心殿東暖閣。每逢節日,一定有人讓乾隆題字,這已經是一種慣例了,一來乾隆書法確實不錯,二來這是皇帝的一大愛好。
太監們請皇上寫下一些吉祥話,乾隆蘸飽墨水,提筆寫下了“開門大吉”四個字,這四個字如果給今天的商人,那他就發了,有乾隆捧場,生意肯定紅火。這一年,乾隆的興致似乎特別高,他喝了點兒酒助興,然後信筆寫下了一首詩,詩的最後兩句是:“御會歲朝圖志語,有以迓新韶嘉慶。”
嘉慶還沒有出生,就已經有了名字。衆人交口稱讚“嘉慶”是一個非常吉利的字眼,乾隆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爲他實在對於讚美已經遲鈍了,遲鈍到分不出讚美和拍馬屁的區別。
同年十月初六丑時,即公元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圓明園傳出一陣啼哭聲,嘉慶誕生了。此時,乾隆正在木蘭圍場秋獮,當京城裏的信使快馬加鞭趕過來告訴乾隆十五皇子出生時,乾隆沒有顯出格外的欣喜,並沒有搓着手說:“Oh,my god!”只是簡單地說了一聲:“好的,朕知道了。”
說完之後,乾隆繼續圍獵。幾天後,乾隆給小皇子賜名永琰。當上皇帝后,嘉慶改名顒琰,他這麼做是爲了避免因避諱而擾民,“永”字是個使用頻率特別高的字,所以嘉慶選擇了生僻字“顒”。從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嘉慶這個皇帝確實宅心仁厚,廟號“仁宗”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