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張格爾 (第4/7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光爲什麼突然之間這麼大方了呢?也是被逼的,現在不是大方不大方的問題,而是社稷和名譽的問題。自從順治入主中原,清朝還沒有哪個皇帝淪喪國土,道光當然不想做這個千古罪人,兩害相權取其輕。
道光對這次出征非常重視,親自過問細節問題,要求主帥嚴明軍紀,賞罰分明。當然,主要的事情吩咐完了,道光也不忘回到節省層面,要官兵們儘量就地取糧,能節省就節省。“國家有國家的難處,希望大家都能體諒。”道光還告誡官兵們,儘量少買糧食,糧食價格過高就不要買,總之,在最合適的時候買。
<h2>此去萬里天山路</h2>
這年冬天,幾萬將士出發了,西北的冬天寒冷刺骨,有時要穿越寒冷刺骨的戈壁灘和沙漠。冰天雪地之中,將士們拿着武器,揹着沉重的乾糧,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這種艱苦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只有那些酷愛戶外運動的“驢友”多少能感受一些,當時這些士兵的條件更差。
他們的乾糧是一整袋紅薯,選擇紅薯是有特殊考慮的,對於一支遠征軍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糧食問題。如果帶的糧食很多,那是找罪受,一路上會累死。可惜當時沒有巧克力棒,否則大家都會帶巧克力棒,這樣既能補充能量,又不會太重。對清軍來說,他們不僅要補充能量,還得補充水,這無疑會加重行軍的麻煩。紅薯含有充足水分,既解決了糧食問題,又解決了水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不說道光讓他們帶紅薯完全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這下,士兵們可受苦了,餓了喫紅薯,渴了還是喫紅薯,整整一個月來全都是紅薯。到了目的地後,大家看到紅薯就反胃。
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各路士兵已經糾集完畢,與張格爾的大戰就要開始了。二月二十三日,清軍來到洋阿爾巴特,圍攻固守高崗之上的叛軍。清軍炮火非常強勢,在幾十門大炮的轟擊下,叛軍逐漸抵擋不住。眼看形勢越來越危急,張格爾宣佈撤退。清軍乘勝追殺,一路狂追三十里,叛軍死傷成羣。
這一戰,清軍大獲全勝,殺敵一萬多人,俘虜三千多人。真實數字估計要打折扣,但無論如何,總之是一場大勝。指揮這場戰役的長齡第一時間把喜訊送到京城,道光很是喜悅,立即加封其爲太子太保。
二十五日,清軍在沙都布爾地區搜剿叛軍,這一帶到處是水,叛軍背水列陣,準備用騎兵作先鋒,衝擊清軍。但是大炮是騎兵的剋星,面對清軍一輪輪的炮火轟擊,叛軍騎兵很快敗下陣來。清軍於是發動進攻,步兵正面攻擊,騎兵兩翼包抄,再次擊潰叛軍。據說這一戰殺敵四五萬人,這個數字當然也不可信。不過,取勝應該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