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告別這個讓人傷心的世界 (第8/11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咸豐雖然西去,但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政務交給顧命大臣。他也考慮到顧命大臣可能擅權,操縱朝政,所以又給了皇后一個“御賞”印章,給慈禧一個“同道堂”印章,這個印章雖然名義上是載淳,但其實還是由他的母親慈禧保管。顧命大臣所擬的聖旨,只有在上面蓋有“御賞”印章,末尾蓋有“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這樣三方制掣,能夠確保權力平衡,至少咸豐是這樣盤算的。咸豐如此設計,是希望通過牽制作用,等載淳長大時,皇權能夠順利過渡到他手中。設計不能說不精緻,但他錯誤估計了中國人的本性,錯誤估計了權力的本質。在中國傳統政治裏,權力制衡是非常罕見的東西,權力最終還是會匯聚到一人的手裏。
根據中國的權力邏輯,這三方中最終有兩方會出局,最終心狠手辣的人掌控局面,成爲新一輪的獨裁者。這個人不可能是皇后,要麼是肅順,要麼是慈禧。
事實上,咸豐去世沒多久,肅順等人就向慈禧開戰了。顧命大臣擬了一道聖旨,尊鈕祜祿氏爲母后皇太后,第二天才尊慈禧爲聖母皇太后。也就是說兩宮並尊,但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看,顯然是更尊鈕祜祿氏。慈禧當然會記恨。
<h2>兩宮智除肅順</h2>
1861年8月24日,肅順帶着顧命大臣們進入東西宮,和兩位太后討論公文處理的程序。肅順說,奏摺由八位大臣看就行了,諭旨也由八大臣共同擬定,兩宮太后只要負責蓋章就可以了,爲了防止後宮干政,太后不可以更改諭旨。
這個要求無論是鈕祜祿氏還是那拉氏都無法接受,她們堅持要審閱諭旨,只有經過她們的審定,諭旨才能生效。
其實,肅順的要求並不過分,咸豐臨死前授權給這兩個女人,無非是要她們在關鍵時候限制顧命大臣,所謂關鍵時候就是顧命大臣有可能作出危害大清江山的事情。兩宮太后要求審閱奏摺和諭旨,分明是想幹政。
鈕祜祿氏本來對政務興趣不大,她所以這麼做,顯然是受到了慈禧的慫恿。在慈禧跟權臣的鬥爭中,鈕祜祿氏始終與慈禧的步調保持一致。鈕祜祿氏真是一個蠢女人,她連真正的敵人都看不清楚,最後被人喫掉也是情理之中。
肅順這時也犯了大錯,他最後居然妥協,兩個太后時時以小皇帝的名義出頭,他也覺得很難抵擋。當然,這跟肅順輕敵有很大的關係,鈕祜祿氏不足爲懼,慈禧也只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女人,難不成她真能翻起什麼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