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子冤家 (第2/1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階段,大清的實際政權掌握在奕的手中,他相當於一國丞相,兩宮太后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者,而同治呢,只是帝國的一個象徵。
這時候的奕權勢熏天,朝中大臣多是他的黨羽,地方督撫很多也是支持他的,就連西方勢力也挺他,把他看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在西方國家眼裏,奕是一個頭腦開明的人,非常適合做清政府的代理人。有奕在,他們與中國的商貿合作將更順利。
英國領事羅伯遜甚至建議大英帝國扶植奕爲皇帝,所以奕在後人眼裏又是一個投降派、賣國派。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公平的,奕跟列強妥協是事實,但妥協跟賣國完全是兩碼事,不妥協的下場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單純從效果來說,不妥協反而造成了“賣國”的結果。
面對一個強盜,你打不過他,這時候硬碰硬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爲。幸好老外的想法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沒有說趕走了皇帝自己當皇帝,只是搶些金銀珠寶。但也不是所有的洋人都沒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美國人白齊文就是劉邦項羽式的人物,他是洋槍隊的隊長,看到清軍被擊潰,政府近乎崩潰,他忽然產生了自己當皇帝的想法。當然,憑他的力量還不能做到這點,所以他找英國人戈登商量。
幸虧白齊文的想法不是歐美的主流思潮,戈登覺得這個人完全是個無賴,是個瘋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還別說,如果白齊文真得到了支持,然後組織一支兩萬人的軍隊,說不定還真能當上皇帝。
戈登雖然反感白齊文,但很看好李鴻章,他曾對李鴻章說:“中國現在沒希望了,以後恐怕無法在世界上立足,除非老兄你能夠取而代之啊!老兄如果想當皇帝,跟兄弟我說一聲就行了,我手下的洋槍隊必定唯老哥你馬首是瞻啊!”
李鴻章一聽,當然嚇壞了。老李有才,但沒有膽,稍微有膽的話,可能後來就不會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了,反而是民國的國父了。人這一退縮成啥樣了,在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里,不存在什麼公平的,大家只看結果。
說這麼多,無非是說恭親王不是一個賣國賊,他是有自己難處的。你不能指望他變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把洋人們都趕盡殺絕。雖然他不能變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但他確實很努力,知道中國只有自強一條出路,這是他跟洋人打交道過程中的實踐總結。
實際上,恭親王掌權以後也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對內對外都是如此。內有“長毛”之患,恭親王要搞定他們,必須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曾國藩雖爲兩江總督,但是管理四省軍務,分別爲浙江、江蘇、江西、安徽四省,奕還授他爲協辦大學士。此外,奕提拔左宗棠爲浙江巡撫,李續宜爲安徽巡撫,曾國荃爲浙江布政使,李鴻章爲署理江蘇巡撫。這些安排無非是希望儘快平定內亂,爲國家的自強和發展製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
在跟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恭親王更是忍辱負重,如履薄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好在他天性聰明,很多問題能夠處理得恰到好處。一方面,大清的政權是一定要保住的;另一方面,儘量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洋人支持。要把洋人伺候舒服又不能讓他們獅子大開口,外交就是這麼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