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甲午戰爭揮之不去的痛 (第7/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0月12日,上書房的大臣們集體上書,請求慈禧停辦慶典。無奈之下,慈禧放棄在頤和園裏舉行慶典。
日軍準備強渡鴨綠江,侵略中國本土,整個中國卻沉浸在慈禧的慶典中,大臣們不是操心國事,而是忙着給慈禧送禮。像翁同龢和李鴻藻這樣的人,對慈禧不顧國難的行爲非常不滿,本來是不想送禮的,但看到所有人都送禮,他們最後也不得不從俗。
清廷高層這種不顧死活的行爲激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反感,學者章太炎憤怒地寫下這樣的對聯: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顧一人歌慶有;
五旬割琉球,六旬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坼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戰敗之後,慈禧讓李鴻章去善後,讓李鴻章全權代理與日本議和之事。一個戰敗國在議和中是沒有什麼籌碼的,日本明確要求將臺灣據爲己有。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回到住處,遭到一個人槍擊,受了槍傷,幸好傷得不重。
在伊藤博文的威逼之下,李鴻章無奈簽下《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如下:
一、朝鮮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中國失去在朝鮮的一切特權,這些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二、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以及臺灣所有的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三、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