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孫袁鬥法 (第3/8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沒多久,臨時政府的副總統黎元洪致電袁世凱,表示擁護袁世凱在北京定都。黎元洪此舉是在向袁世凱示好和效忠,孫中山自然氣得咬牙切齒,但沒有辦法,只好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
<h2>這個總統不好當</h2>
千年帝國一夜之間實行民主,這看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袁世凱雖然當上了臨時大總統,但是他能不能收拾這個局面就很成問題了。
客觀地說,在當時的局面下,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獨裁強人,有民主作風的領導人不可能解決那麼多的問題。國家雖然打出了共和的旗號,但其實還是軍閥割據地方混戰,每個集團都爲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光袁世凱集團是這樣,革命黨人陣營也是這樣。
在上海,青幫老大兼革命黨頭領陳其美刺殺了陶成章;在長沙,民政部長譚延闓刺殺了都督焦達峯,當上湖南都督;在北京,黎元洪借刀除掉張振武。
地方政府雖然名義上服從中央,其實各自爲政,爲了爭地盤,經常互相大打出手。蒙古那邊也出現了問題,活佛呼圖克圖看到南北對立,居然公開宣佈獨立。沙俄率先承認蒙古獨立,還出兵佔領了新疆的伊犁。西藏那邊也不安寧,英國以保護僑民爲藉口,派兵入駐西藏,暗中策劃西藏分裂活動。
所以說,袁世凱面臨的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爛攤子,當上總統後,某種責任感讓他道德有所提升。他是真的想把國家建立好,無奈事情並不如他想象的那麼簡單。用民主共和的方式管理中國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首先要解決的是財政困難,袁世凱執政的頭兩年主要靠借外債過日子。
袁世凱當總統後,任命唐紹儀爲總理,唐紹儀跟袁世凱的關係非常鐵,袁世凱在朝鮮工作時,唐紹儀就是他的副手。也許是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唐紹儀加入了同盟會。唐紹儀跟孫中山的關係也不錯,在孫中山制定的《臨時約法》中,總理的權力甚至比總統還大。
這樣一來,在實際工作中,袁世凱與唐紹儀時時發生衝突,向“六國銀行”借款的事件最終引發了兩人的矛盾。向人借錢是有求於人,六國銀行開出的條件非常苛刻,唐紹儀受不了,拒絕向六國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