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蕭家鼎跟着杜達隱進了屋裏,在正堂坐下。杜達隱又叫來了一箇中年婦人,卻是杜二妞的母親,跟杜二妞一樣的胖乎乎的甚是富態。杜母並沒有聽到他們剛纔的話,不知道里面的內幕,所以望向蕭家鼎的眼神是一種帶着審視味道的慈祥,似乎在觀察自己未來的女婿似的。
杜二妞端着果盤上來,唐朝這個時候普通的百姓人家還不流刑喝茶,所有沒有奉茶一說,客人來了,都是果盤伺候。
蕭家鼎還在回味剛纔杜達隱的話,忽然想起一事,問道:“咱們益州刺史是誰啊?”
杜達隱立即表情肅穆道:“咱們益州刺史是由益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兼任的,大都督統領包括益州在內的十個州,這位大老爺,是當今聖上的親哥哥,蜀王,上李下恪。”
(其實,蜀王是李恪早年的封號,永徽三年時,他其實是吳王,小說野史,不求事事與正史吻合,請各位方家一笑了之。)
蕭家鼎眼睛瞪圓了:“李恪?”
他眼前立即竄出《貞觀長歌》等一連串的影視形象,這些電視劇蕭家鼎都看過,對這位李恪太熟悉了。李恪是一個悲劇人物,可以說是李世民的那麼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毛主席曾經評價李恪是“英物”,深深爲李世民沒有立他爲太子感到惋惜。李恪的悲劇也正在於此。
當時最有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有三個人,都是李世民的已故愛妻長孫皇后所生,一個是太子李承乾,一個是四子李泰,另一個就是九子李治。太子李承乾跟李泰斗得很兇,李世民生怕玄武門事件重蹈覆轍,便另選了其實性格柔弱並不適合當皇帝的九子李治,正是因爲這種性格,讓李世民相信他將來繼位,不會對兩個兄長下毒手,也就避免了手足相殘。而這個選擇得到了極其具有野心的當朝第一權臣,皇帝李世民的愛妻長孫皇后的親哥哥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