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沈從雲曾從穿越前的《貨幣戰爭》一書中,看到另一個觀點。認爲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書中引用了曾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令人驚訝之處,並不是其爆發的原因僅僅是一件以前其他危機相比顯得無足輕重的事件,而是因爲它拖了那麼久才爆發。”
《貨幣戰爭》一書認爲,由羅斯柴爾德家族發展並建立起來的歐洲銀行體系向對立的各方提供信貸,全力促成了這種軍事對峙。不斷的擴軍備戰,保持着大規模的常備軍,各國政府因此深陷債務泥潭。一項詳細的歐洲公共債務收入報告顯示,各種債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償付每年高達53.43億美元。如果這個數字放在二十一世紀,實在不算是什麼大錢,可是在如今就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數字。
各國政府不禁要問,儘管戰爭有各種可怕的可能,但比起如此昂貴的不穩定的和平而言,戰爭或許是一種更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歐洲的軍事準備最終不是以戰爭來結束的話,那就必然是以各國政府的破產而告終。
這個觀點的核心論據,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聯儲法案》通過,爆發世界級別的戰爭條件終於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說的拖了許久的戰爭機器終於可以啓動了。
這個觀點沈從雲持不敢苟同的懷疑態度,銀行家大發戰爭財不假,這一點是由於歐美列強的國家沒有貨幣發行權造成的。(注: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機構,恐怕中國沒有多少人知道吧。)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在一戰中向協約國提供了30億美元的貸款和60億美元的出口物資,如果戰爭的結局是德國獲勝,銀行家們手上的協約國債券便會和廢紙一樣,正是基於這一點,美聯儲的幾個股東摩根、洛克菲勒、保羅·沃伯格和希夫,纔會爲了保護自己的口袋,竭盡全力將美國推進戰爭。
沈從雲感興趣的是,戰爭必將帶來恐怖的物質消耗,那麼作爲一箇中立國,不在這上面做點文章,那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現在沈從雲面前的抽屜裏就放着一份報表,裏頭記載了自打歐洲軍事競賽開始以來,沈從雲從其中到底賺了多少。多了不敢說,這些年從列強手裏借來的貸款,已經全部撈回來還多了兩倍。
有一個問題是沈從雲一直在考慮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慮一下,在1917年英、法最困難的時候,給協約國來個雪上加霜。如果歷史因此被改寫,那麼銀行家們的口袋恐怕要破一個大窟窿了。不過,作出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難了,儘管美國人的軍隊現在就是渣,但是這個國家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實在不能不讓沈從雲慎重的看待這個問題。最後的決斷,沈從雲還是決定等一等,到時候看看在戰爭的初期能撈到多少籌碼,在決定哪一方好了。
……
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緩緩的從哥倫比亞大學的身邊流過,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抱着一摞子書站在校園門口,四下張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