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3>1</h3>
<b>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四月七日,太宗李世民駕臨太極宮則天門,宣佈晉王李治爲太子,特赦天下罪犯,並大宴羣臣三天。</b>
<b>當天晚上,太宗皇帝將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在內的四位朝廷重臣召集起來,在甘露殿內室舉行了一場小範圍的羣臣宴。由於宮變剛剛平息,唐太宗內心餘悸未消,宴會不像平日那樣大事鋪陳,現場既沒有擾人的樂曲,也沒有助興的舞姬。</b>
<b>李世民喝了一杯又一杯,卻始終沒有醉意。長孫無忌緊挨着坐在他的旁邊,陪着皇帝沉默地喝酒,君臣相對無言。</b>
<b>自從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基即位至今,作爲一代名君,太宗皇帝已御宇十七載。眼下剛滿46歲,正值一個男人的盛年之期。創業時的櫛風沐雨、戰場上的不避矢石,都不曾讓這個英氣烈烈的男人有過絲毫畏懼和退縮。可是親情與皇族利益是他心中永遠的隱痛,他忘不了武德九年那場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b>
<b>當拋去兄弟情、父子恩這些情感因素的關鍵詞,單純從適者生存的權力法則來看,那是一場冷冰冰的勝王敗寇的遊戲。李世民通過鐵血手段取得的權力,成就了一代聖君明主的名號。</b>
<b>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太宗的五皇子齊王李祐在齊州起兵謀反。消息傳至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在痛心之餘提筆寫下譴責李祐的手詔。同年四月,大唐又接連爆發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太子事敗後,又牽扯出四子魏王李泰的奪嫡陰謀。</b>
<b>骨肉相殘的創痛讓李世民看清了李唐王朝的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岌岌危局。</b>
<b>眼前的銀燭搖曳,燈影幢幢如同幻夢。在這些帝國重臣面前,昨日的英雄雖一再強作笑顏,也難以遮掩滿臉意消氣萎的垂垂老態。誰也無法抵擋時間的消磨,就算是帝王也不例外。國舅長孫無忌緊挨在太宗皇帝的身邊,他的面部表情也同樣寫着滯重而儀肅,他完全能夠明白唐太宗李世民此刻的尷尬處境。在14個子嗣中,太宗皇帝平日最爲鍾愛的是四子魏王泰和三子吳王恪。早在李承乾謀反之前,太宗皇帝就已經在心裏有了取捨,他屢次向長孫無忌做出易儲的暗示。</b>
<b>如今新立九子李治爲太子,這完全是長孫無忌一手操縱的結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