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高宗懷疑自己聽錯了,能夠得到李的支持,他的心情一掃前些時日的陰霾。</b>
<b>李早就看出來了,高宗立武昭儀爲後的心志越來越明朗化,長孫無忌的反對態度也越來越堅決。在雙方你來我往這段時間裏,李沒有將自己的態度公開化,是因爲他既不願得罪高宗皇帝,也不願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發生正面衝突,所以就一直稱病不出。</b>
<b>李之所以沒有和長孫無忌等人抱團,是因爲自己的出身。他不是貴族出身,是貧窮農家子弟,少年時期憑藉着野心與一副不服輸的勁頭混跡草莽。李的世界觀和長孫無忌這樣豪門貴族出身的人是迥然不同的。</b>
<b>天下安定,人們越來越注重家世與出身,官吏非名門貴族之後不可。當年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名列第一,李位列倒數第二。</b>
<b>這個差別顯然是巨大的,這是政治交椅的座次,象徵着一個從政者的資歷、威望和地位。
</b>
<b>其實李這麼說,也是按照高宗皇帝的意思在行事。早在高宗李治還是晉王的時候,李就是他的舊部。當時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李任都督府長史,由於李治並不到任,所以實際政務都是由李負責,可見李與李治的關係本來就是有淵源的。</b>
<b>就是因爲這層關係,所以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的那場奪嫡之戰中,李纔會成爲力挺李治的三大幹將之一。也是因爲這層關係,李治被冊立爲太子後,太宗李世民馬上任命李爲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在一次宴會上,太宗又以鄭重其事的口吻告訴李:“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b>
<b>太宗皇帝這麼說,顯然是在託孤。面對天子的信任和器重,李感激涕零,當場表示絕不辜負皇帝的重託,並咬指出血,以此表明自己堅貞不渝的態度。稍後因醉酒睡去,太宗還脫下自己的龍袍披在李的身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