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高宗的身體狀況愈加惡化,數次命太子李賢監國聽政,處理朝中一些政務。監國之日,皇太子儼然一副君臨天下的樣子。
自太子監國之日起,東宮屬官們的任職,也超越了東宮官署的藩籬。像太子左、右春坊,這時就擔當起類似於同中書、門下省的職責。
太子李賢監國之日,在一定程度上,朝廷中樞暫時移往東宮。東宮體制是一個相當完備的權力體系,或者說是一個“準朝廷”。
太子李賢奉命監國,處事明審,贏得朝堂上下一片讚譽之聲。
隨着太子李賢地位和聲望的不斷提高,相應地,對於權力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官僚宰相們已經洞悉天后武則天的權力野心,他們瞭解武則天利用北門學士來達到分解相權的目的,他們懷疑李弘的死因,甚至可能懷疑東宮同僚、李弘的家令閻莊之死都與武則天有着密切的關係。也正因爲如此,他們對武則天也有所畏懼,感到李唐政局正在一步步滑向危險的境地。
爲了維護李唐皇權的神聖以及高宗皇帝的地位,他們不惜冒着風險站出來反對武則天單獨臨朝攝政。可是這種良好的狀態也只維持了兩年,就變得令李唐的忠誠之士們心生憂慮。
太子李賢雖然監國用心,讀書也夠認真,但時常也會有瘋狂之舉。和當時的大部分貴族子弟一樣,他也喜歡聲色畋獵,尤其是在搬入東宮之後,少了許多羈絆。
他經常帶着侍臣,在東苑的球場上瘋狂地打球,或是到郊外縱馬狩獵。
只要安靜下來,李賢那本該青春勃發的面龐常常顯得心事重重,眉宇之間鎖着無限的陰鬱和哀愁。
太子的變化牽動着朝中每一個人的心,他們在私下裏祈禱,與太宗皇帝有幾分神似的太子,能夠早日帶領李唐帝國走出當下的政治困境。司議郎韋承慶勸導太子:“伏願博覽羣書以廣其德,屏退聲色以抑其情,恬虛寡慾,非禮勿動,非法不言,居處服玩,必循節儉,畋獵遊娛,不爲縱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