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已經自上尊號“聖母神皇”的武則天親臨洛水,拜祭寶圖,邁出了神道立國的第一步。
河出圖,洛出書,本就是儒家理想治世才能出現的最大祥瑞,而這次拜洛大典文物儀仗之盛,也被史家稱爲“唐興以來未之有也”。
影子皇帝睿宗、皇太子李成器、朝堂內外文武百官以及八荒六合的蠻夷君長,都盛裝出席。
越王父子和李唐宗室被血腥鎮壓之後,武則天的反對派們仍然蠢蠢欲動。
拜洛受圖儀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武則天拜洛還宮以後,洛陽城的老百姓將石碑立於拜洛壇前,說是“天授聖圖之表”。由此可見,百姓對武則天如此造勢並無異議。
如果把朝臣們熱情洋溢的賀表和拜洛圖的熱鬧場面聯繫起來,我們會發現,朝野上下,多數人對武則天的政績是滿意的,對她的長期臨朝是支持的。
拜洛受圖活動是一次很好的民意測驗,武則天的目的達到了。既然她已穩步走向皇帝寶座,那麼正式戴上皇冠,改朝換代的時刻,也要來臨了。
垂拱五年(公元689年)元旦,武則天宴請文武百官,各藩國的君王政要齊聚萬象神宮。明堂因其恢宏無比,燦爛奪目,被武則天命名爲“萬象神宮”。
明堂建築的奢華在唐廷中引起了一些非議,侍御史王求禮上書說:“古時明堂,連頂上覆蓋的茅草都不修剪,堂頂的椽子也不削砍雕飾,而現在的明堂卻用珠玉、彩繪來裝飾,鐵鳳聳入雲霄,金龍隱入霧中,殷紂王的瓊臺、夏桀王的瑤室都難以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