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口臭並不妨礙文香,宋之問的文章寫得文理兼美,在座的文臣無不拍手叫好。武則天又將賜給東方虯的錦袍要了回來,轉手又改賜宋之問。羣臣在下面起鬨,詩會也由此達到高潮。這就是傳說中的“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故事。
落敗者東方虯當然會感覺尷尬,有人據此稱武則天未免太過小氣。不過這類場合本來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彩頭的意義本就在於添加競爭和嬉鬧的氛圍,倒也不必認真。由此誕生出大量宮廷應制詩,這些詩大多格調不高,但聲律嚴格,對仗工整,對正在成型中的律詩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h3>3</h3>
武則天毫不掩飾地大選天下美男如金絲雀般豢養調教,刺痛了很多男人的自尊心,也吸引了大批貴族少年趨之若鶩。
他們放棄學業,放棄世襲官職不做,爭相參加選秀,希望能像“二張”一樣得到女皇的垂青。清秀少年整天敷粉、着錦、扮嫋娜隨風的海棠花,粗豪健壯的逢人便誇自己的絕色外貌,自我舉薦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羞恥。
初唐雖然風氣開放,還是讓有些思想正統的大臣看不下去,上書要求武則天能夠有所收斂。武則天雖然厚賞了那些進諫者,但在實際行動中依然我行我素。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建立起來的奉宸府,充滿了一種後現代主義的頹廢氣息。
一次宴會,武三思說張昌宗是“昇仙太子”王子晉的轉世後身。武則天大笑,遂命張昌宗穿上神仙的羽衣,吹鳳笙,騎木鶴在庭院遊玩。文士們無不讚嘆,皆賦詩讚美。之後說他是仙人王子晉的人越來越多。這麼說的人多了,便也成了事實。
武則天命人打造了一隻木鶴,張昌宗身披羽衣,乘坐其上,悠然吹笙。輕輕地按動機關,木鶴就拍動翅膀,躍躍欲試。木鶴機關再精巧,想必也比不上現在的小汽車,難免一顛一簸,震得張昌宗羽衣飄飄,越發像個神仙,時不時就掉下一根半根羽毛,牽惹出無數的相思情債。
此等奇幻之景自然惹得那些趨炎附勢的文人讚歎不已。武則天這時已是飄飄欲仙,她也不禁讚歎道:“愛郎,真乃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