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太祖朱元璋在史書上口碑不好,動輒就對開國元勳大開殺戒,滅人九族,其實,曆書乃是讀書人所寫,朱元璋建國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官僚機構開刀,自然要被後人黑之又黑。
其實,在普通人心目中,他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至少在整頓吏治上雷厲風行,使貪官污吏不敢爲害百姓。這大概和他是草莽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有關。
明朝的官員俸祿極低,如史知縣這種七品官,每年也不過二三十兩銀子,還得負擔整個衙門好幾十號人馬的喫喝。所以,這次來淮安府接受朝廷的年考,他就住在驛館裏。
這個年代的驛館的主要責任是接待因公務路過的官員,另外還負責傳遞朝廷政令公文,相當於後世的招待所和郵政局。
周楠這次跑來淮安並不是盲目逃亡,他自然有着自己的目的。
當初他被弟弟周楊扭送縣衙,在澄清了問題之後,當衆賦詩一首稱頌史知縣的品德,入了他的眼。也因爲有這件事,後來楊六爺板倒展中成推薦周楠進衙門當差,知縣就這才很乾脆的答應了。
周楠想了想,梅家的案子和自己八杆子打不到一處來。自己不過是個代理班頭,破這件案子的第一責任人可不是自己,真要追究責任,可去追究李班頭,憑什麼就要對我喊打喊殺。這事躲是躲不過去的,要想保住衙門裏的職位,進而讓梅家有所顧慮不敢對自己下黑手,還只能求到史知縣這裏來。
畢竟,史傑人才是正印官,他只要說一句話,歸縣丞也不敢羅唣。畢竟,人家纔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歸縣丞是佐二,兩人是上下級關係,政治地位相差懸殊。
等下見了史知縣,說不好要即興賦詩一首,拍一拍縣尊的馬屁。淮安是個大地方,這年頭做官的不就圖個名嗎,只要有了名聲,將來也好升遷。你既然有這種需求,我也有這個能力,大家合作愉快。
要說寫詩這事也難不倒周楠,當年在大學讀中文的時候,別的同學研究唐詩宋詞,至不濟也是元散曲。但他覺得這種人人都在讀的大路貨逼格不高,糊不了人,於是不走尋常路,將《明詩別裁集》和《清詩別裁集》反反覆覆閱讀,倒是記了一肚子,等下隨意抄一首應景的對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