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兒子總算被自己救了下來,又看丈夫氣得錘胸頓足,梅母忙擦去淚水,給他端了一杯熱茶過去,安慰了半天。
見梅康的氣順了些,梅樸母親道:“老爺,我看這什麼先生是沒有本事,自己教不了咱們家老三,就退說樸兒沒讀書的本事。咱們家老三以前書讀得好好兒的,縣裏的書生們都說他有才,咱們落到那蔑片窮酸的口中就成了朽木?來咱們家不十來天就想跑,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老爺,馬上帶人去追,無論如何先打一頓,出了這口氣再說。”她是個心狠的人,頓時,眼睛裏閃過一絲兇光。
“你懂什麼?”梅康瞪了妻子一眼,罵道:“瘌痢頭兒子自家的好,反正你看老三就是好,真是糊塗了。咱們家別的沒有,就是有銀子。這些年,縣裏書生集會,喫喝什麼的都是老三出錢,喫人口短,自然要說他的好,只騙了你這個不曉時的婦道人家。只怕那先生說得還真是,老三確實不是讀書的料。”
“什麼不是讀書的料,我看樸兒就能讀書。”梅妻還是不服氣。
“你就騙自己吧。”
梅妻道:“老三今天不過十二歲,還小,讀書的事慢慢來,有的人醒事得早,咱們的老三卻要遲上一些,不用急的。”
“什麼不急,說你頭髮長見識短你還不承認,我問過其他人了,這讀書考取功名得趁早。咱們大明朝最喜歡神童了,每次科舉,考官總要取兩個垂髫小兒,助他奪取功名。如此,方能章顯地方官的文教之功。若是再拖延得幾年,拖過十六歲成年,就沒有便宜好佔了。所以,十二三歲中秀才最好。”梅康低聲道:“前幾日我找人打聽過了,今年因爲朝廷外察歲考,我省的童子試無法如期舉行,特延期到下月初六開始。老三必須去爭取一下,如果過了童子試,後年十四說不好老天保佑讓他得個舉人。否則,拖上兩年,他一滿十六,只怕就沒戲唱了。因此,今年的童子試,老夫是誓在必得。哎,咱們家這些年就沒出過有功名的讀書人,在場面上行走喫的虧還少嗎?”
明朝以科舉取士,但科場上有個特別,喜歡錄取神童。這除了有考官想要章顯自己的文教之功撈政績之外,估計也有文人特有的想要成就一翻佳話的趣味。
實際上,一旦有神童被髮掘出來,頓成朝野美談。遠的有嘉靖初年十二歲中秀才,二十一歲中進士的楊慎楊升庵;近的有嘉靖十二歲中舉,二十五歲中進士的張居正張白龜。
可見,科舉場上也要出名得趁早,年齡就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