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封賞惹的麻煩 (第1/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解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事問題,等於是向過去畫上一個句號,雖然良心譴責會伴隨李世民一生,但是作爲一個國家的皇帝,作爲國家的標誌人物,李世民必須要全身心的投入國家的建設之中,因爲只有讓大唐帝國在他的手中繁榮富強,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否則,所有的人都會懷念那個早已入土的李建成。
爲此,他必須奮力的前進,哪怕前邊是刀山火海,李世民一刻也不能停留,還是那句話,擁有權力的同時,也擁有了義務!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世民發現,大唐帝國如果真的要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還必須打造一支高效廉潔的管理團隊,目前這個管理團隊,顯然不能讓李世民滿意。
事情的起因是因爲一次對羣臣的封賞。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的一天,李世民爲了犒勞從晉陽起兵到現在的老臣和玄武門事變中的功臣,決定對這些人進行封賞,在他的心中當然有個排序,那就是玄武門事變的功臣在老臣之前。
對於這個排序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李世民並沒有徵求身邊人的意見,當然這也可以理解,在他的心中,玄武門事變的功臣肯定佔首位的。
所以在拿定主意之後,李世民就向這些功臣們宣佈了這個結果,其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個人名列第一,封爲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
這個結果宣佈完,李世民最後說了一句話:“朕敘卿等勳賞或未當,宜各自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的封賞有哪些不當的地方,還請大家爲我指出來。很明顯,這是一句客套的話,一般領導在講話的最後,總要和大家客套幾句,說幾句謙虛的話語,其實領導都沒拿這些話當真,所以其他人更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