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給個理由先 (第1/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淵裝孫子,李世民繼位之初同樣不例外,雖說渭水之盟,突厥人撤兵而去,但是也僅僅說明李世民這個孫子裝的比較體面而已。
渭水之盟使李世民結下了一個心結,他彷彿覺得突厥人就像只巨蟒一樣,時刻纏繞着自己,不知在什麼時候會緊縮,然後將大唐帝國擠壓的粉身碎骨。
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憧憬着自己能像隋文帝楊堅一樣,千里征討突厥,將突厥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然後讓大唐的子民再狠狠地踏上一萬隻腳,讓突厥人永遠翻不過身來。
但是渭水之盟始終牽絆着李世民,畢竟雙方已經達成了協議,如果公開撕毀條約,會使大唐的名譽一落千丈。
要想出兵突厥,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思前想後,李世民決定從朔方的梁師都入手。
要說梁師都確實也不容易,這位仁兄自隋朝末年隨着諸多反王一湧而起,充當一把造反的弄潮兒,沒想到那麼多年後,當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猛人一一倒下後,他居然還能夠撐下來。
李世民明白,梁師都的靠山是突厥,如果僅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根本無法與唐朝相抗衡,所以他決定出兵滅掉梁師都,而突厥一定不會坐視不管,如果突厥出兵相助梁師都,自己就找到了對突厥用兵的理由。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四月,李世民命令右衛大將軍柴紹和殿中少監薛萬均率軍進攻梁師都所在的朔方,同時命令夏州司馬劉蘭成在朔方城東附近,做好迎擊突厥的準備。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判斷是正確的,就在柴紹和薛萬鈞出兵的同時,梁師都迅速向突厥求援,看來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離開了突厥這杆大旗,自己要命也是抵不住大唐的鐵騎的。
突厥人是很夠意思的,得到梁師都的求救信後,馬上派出援軍趕往朔方。突厥出兵同時也就意味着先前的渭水之盟已經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