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載譽歸來 (第1/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在經過五年的跋山涉水,徒步走了十萬多里路後,玄奘終於到達了心中的佛學聖地——摩羯陀國(今印度巴特那)的那爛陀寺。
這一年,玄奘三十二歲!
那爛陀寺雖然在1200年左右毀於戰火,但在玄奘生活的時代,那裏絕對是馳名中外、如日中天的地方,用玄奘自己的話說是:德重當時,聲馳異域!
那爛陀寺只所以在當時這麼受世人關注,是因爲這個地方是佛教領域藏經最多的地方,大師雲集、高僧輩出,而且留下衆多求學僧徒的足跡,在玄奘之前的義淨、慧輪、智弘、道稀等人都曾經到這裏求學過,而玄奘無疑是這些人中最出名的一個。
玄奘在那爛陀寺一共停留了將近10年的時間,師從本寺主持戒閒法師,研習多種佛經,其中包括《瑜伽師地論》、《中論》、《百論》、《俱舍論》、》、《順正理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等五十多部佛教經典,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與此同時,玄奘還到那爛陀寺周圍的寺廟進行訪事參學,參加了大量的學術研討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玄奘在當地聲名鵲起。
在這期間,玄奘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據傳當時聽玄奘講經的有將近1000人,並著有《三身論》,而正是這次講經使玄奘受到了當時印度各國的盟主戒日王屍羅逸多的關注!
當時的印度的形式,很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同時並立着許多國家,而這些國家都同時擁立一個盟主,這個盟主就是戒日王,戒日王在位期間,印度歷史上稱爲戒日王朝,由於戒日王勵精圖治,所以他在位的50多年期間,是印度歷史上的盛世時期。
戒日王給予玄奘的規格是很高的,除了讓他爲信徒講經之外,戒日王還經常親自向玄奘請教佛學問題,而且爲玄奘舉辦了當時印度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蔘加的曲女城辯論大會,俗稱辯經大會。
在這次辯經大會上,一連十八天全印度的佛教高僧無一人敢站出來迎戰,這也說明了玄奘當時在印度已經是無人與之匹敵,曲女城大會使玄奘在印度的聲名達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