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追?還是不追? (第2/5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貞觀四年北征突厥後,由於文彥博的彈劾,李靖主動辭去了兵部尚書的職務,而繼任者就是侯君集,從貞觀四年一直到貞觀八年,候君集在這個職位上穩穩地呆了四年,可見這個人除了勇武之外,爲官之道也是很有一套,要知道能在言官中間屹立不倒,是很不容易的。
而這次李世民讓侯君集跟隨李靖遠征吐谷渾,其實是在有意培養他,李靖雖然能征善戰,但畢竟已是65歲的高齡,大唐的開疆拓土不可能永遠依靠李靖一個人,而候君集又是李世民的嫡系,所以在李世民的心中,有意培養侯君集成爲未來大唐第一名將。
李世民確實沒有看錯人,候君集將在這次征途中,表現出一個軍事天才的決斷力和意志力!
李靖帶着四萬唐軍浩浩蕩蕩地向西而去,伴隨着唐軍西進的腳步,時間進入了貞觀九年(公元635年)。
在經過三個月的行軍後,唐軍進入了吐谷渾境地,四月八日,先鋒部隊李道宗部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遇到伏允的主力部隊,李道宗一通板磚拍下來,吐谷渾軍隊損失慘重,伏允當機立斷,燒盡糧草,放棄輜重,帶領部隊輕裝退入沙漠地帶。
準確的說,伏允撤退的方向是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札陵湖一帶),在伏允看來,從庫山到柏海,中間基本上全是荒漠,唐軍一定會像上次一樣,不會貿然進兵,等唐軍撤走,再出來繼續搶。
不知道伏允是否讀過孫子兵法,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策略,運用的很是熟練,事實上,伏允的這種做法,的確給唐軍帶來意見上的分歧。
伏允撤退的三天後,李靖帶領大軍在庫山與李道宗會和,會和後,李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