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承乾的變化 (第1/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的思考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有些多餘的味道,大唐帝國未來的繼承者當然是太子,這還有什麼疑問嗎?
答案是:有疑問!
因爲現在的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看起來,並不適合做自己未來的接班人。
李承乾於武德二年(619)出生在長安承乾殿,所以取名叫“承乾”,年幼時“性聰敏”,武德三年(620)封恆山王,武德七年(624)封爲中山王,武德九年(626)十月李世民即位不久,被立爲太子。
不可否認,在貞觀十年以前,少年李承乾作爲太子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認真聽取自己的老師太子少師李綱和太子少傅蕭瑀的教誨,忠孝仁厚,虛心納諫。尤其是貞觀九年(635)李淵逝世後的那段日子,李世民由於身在喪期之中,爲了培養太子獨自監國的能力,所以這段時間讓李承乾在東宮獨自處理政務,而李承乾也確實沒有辜負老爹的期望,處理政務井井有條,充分表現出了皇帝未來接班人的能力和潛質。
那一年,李承乾17歲。
可貞觀十年後,一切漸漸的改變了,或許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18歲後的李承乾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承乾逐漸沾染了一些壞習氣,喜歡聲色、沉迷打獵,漫遊無度,而且變得不在那麼虛心納諫,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再那麼尊重。
應該說,李世民對諸位皇子的教育問題還是十分重視的,尤其對太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爲此李世民除了讓李綱、蕭瑀等朝廷老臣對太子施教外,還精心選派了于志寧、張玄素、杜正倫等有名望、有才學的官員進入東宮,從各方面去完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