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最後的掙扎 (第1/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撥換城在唐軍的猛攻下終於被攻破,不過那利是幸運的,在亂軍之中帶領着5000人馬衝出重圍,向東逃去。
或許是唐軍已經抓到了龜茲王訶黎布失畢的緣故,並沒有人太在意那利的逃跑,可是就在阿史那社爾進入拔換城安撫百姓的同時,那利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偷襲伊邏盧城!
那利明白,阿史那社爾是唐軍的最高指揮官,現在他正在拔換城中,相信伊邏盧城的防衛一定薄弱,在那利看來,郭孝恪等人此時也許正沉浸在打敗龜茲軍隊的喜悅中,所以此時偷襲伊邏盧城並非完全不可能。
在作出判斷後,這位膽大心細的仁兄帶着5000人馬,又團結了當地依附於西突厥的少數部落,迅速向伊邏盧城殺去。
那利的判斷沒有錯,當阿史那社爾帶領3萬唐軍剛剛離開伊邏盧城的時候,郭孝恪便率領1千人馬駐紮到了南城外,並且讓曹繼叔率領2千人馬駐紮在北城外。守城將領居然不在城中坐鎮,實爲兵家大忌。當然,我們也要理解郭孝恪,因爲唐軍遠道而來,雖然攻破了龜茲王城,但並不意味着王城周圍的地方已經全部降服,郭孝恪之所以走出城外,是爲了提防那些城外的伺機叛亂者。
但是郭孝恪顯然忽略了一個問題,城外的人有可能再次叛亂?那麼城內的人呢?
就在郭孝恪剛剛在南城外30裏的地方安營紮寨後,當地的一個龜茲人就向郭孝恪建議,說在唐軍到來之前,龜茲最有威望的並不是訶黎布失畢,而是宰相那利,現在那利已經逃亡在外,但是這個人是不甘心失敗的,而且王城內的人雖然已經投降,但是未必心服,所以讓郭孝恪要所防備。
應該說這個龜茲人的話還是很難中肯的,但我們的郭大將軍卻把這番話當成了耳旁風。
很快,他將爲自己的輕敵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