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第2/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說寺廟問題!
從南北朝一直到唐朝初年將近300多年的時間裏,中華大地的寺廟猶如雨後春筍般的興建起來,雖然唐朝的皇帝信封道教,但佛教的地位一直沒有降低,特別是玄奘從印度帶回佛經之後,一直到武則天晚年,佛教進一步興盛起來。其標誌就是武則天親自主持在洛水河畔的山上開鑿盧舍那大佛石像,這就是我國現今保存下來的四大石窟之一——洛陽龍門石窟!
佛教的興盛,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國各地寺廟的大肆興建。 在前邊我們介紹玄奘求法的時候曾經說過,唐朝的和尚全都是政府的在編人員,算是出家的公務員,政府會給這些在編的和尚劃撥一些土地,而且不用交稅,從某種角度而言,唐朝的和尚尼姑基本上算是白喫白喝,不用承擔任何納稅人的任何職責。
如果拆除多餘的寺廟,讓那些白喫白喝的和尚尼姑還俗,會能減輕國家很多的負擔!
雖然這個決策不像管理義倉和治理河道那樣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定下,畢竟這涉及到宗教問題和諸多人的切身利益,但魄力十足的李隆基還是決定要試一試,所以既義倉制度和治理河道兩個舉措相繼實施後,李隆基下令拆毀全國多餘的寺廟,勒令和尚尼姑必須還俗,參與國家建設。
據史料記載,當時拆毀的寺廟共計2千餘座,被勒令還俗的和尚尼姑將近8萬人,這些被拆除的寺廟,其原有的土地完全歸還到了政府手中,然後政府進行統籌的規劃,將土地分給那些流民。
寺廟佔有的土地,李隆基可以憑藉強制的手段進行回收,但接下來貴戚們手中的土地該如何收回則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