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王毛仲的變化 (第2/4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很多人的心中,王毛仲的這個官職和當年孫猴子那個弼馬溫的官職有的一拼。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在唐朝如果你要了皇家的弼馬溫,那說明你在皇帝心中地位是很高的,除了官職的級別高(正三品)之外,還在於這涉及到國家軍隊的戰鬥力關鍵問題。
中國歷史上軍隊戰鬥力相對而言漢朝和唐朝算是強的,而究其原因則是騎兵的戰鬥力強,要保持騎兵很強的戰鬥力,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馬匹的數量要多、質量要過關,所以養馬的官員對於帝國來講是十分重要的,而當時李隆基能將如此重任交給王毛仲,足見他對這個曾經貼身奴僕的信任程度。
而王毛仲也的確沒有辜負李隆基的厚望,他知道李隆基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開創武功他長久以來的夢想,所以在任上努力工作,認真鑽研畜牧的相關知識,通過他十年不懈的努力,使帝國的軍用馬匹從24萬上升到43萬,差不多番了一番。
最關鍵的是,皇家的弼馬溫是個十足的肥差,在這個位置上順手牽馬地搞點灰色收入,那簡直是小事一樁,但王毛仲在任上十年的時間,居然做到了不貪污、不受賄、不浪費。
而且王毛仲還很具有經濟頭腦,由於每年馬匹都有損耗,對於死去的馬,王毛仲並沒有就地一埋了之,相反他卻利用這些死馬在市場上做起了買賣,每年都會爲朝廷賺回相當於8萬匹絹的錢。
王毛仲的努力沒有白費,開元十三年泰山封禪的時候,他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由於他精心挑選了幾萬匹上等的好馬,跟隨李隆基一同前往泰山,在路上這些馬匹從遠處望去好像彩色的綢緞在起伏飄揚,這讓李隆基感覺很是悅眼,而且也很有皇家氣派,回來後讓時任宰相的張說親自寫了一篇《牧監頌》誇獎他,並加封爲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儀同三司雖然只是個名譽官職,但李隆基時代只有四個人獲此殊榮,分別是姚崇、宋璟和王仁皎。兩個宰相,一個皇帝岳父;奴僕出身的王毛仲能和這老哥仨平起平坐,說他至此達到了人生的頂點,一點不爲過。
隨着地位的提高,王毛仲的身份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轉換,那就是從皇帝家奴的身份向着寵臣的身份進行轉換,至少在他自己是這麼認爲的。事實上他的這種認爲,僅僅是侷限於內廷的武將中間。
不可否認,當時在李隆基身邊的貼身侍衛中,王毛仲的地位是最高的,除了官銜最高之外,由於和李隆基是發小兒的緣故,在情感上讓李隆基很是依戀,每次舉行宴會李隆基都會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如果哪個活動王毛仲要是沒出席,李隆基肯定是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