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歌百舞不可數 (第2/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聖樂樂》的舞蹈是當時宮廷內舞姿要求最全面、造型最奇特的舞蹈,而且因爲其內中宣傳的理念頗具政治色彩,所以頗爲李隆基所看重,是典型的上層貴族舞蹈。
而當時在長安城的坊間,最流行的、最時尚的當屬前邊提到的胡旋舞,當時除了楊玉環跳這個舞蹈最專業、最美妙之外,其實長安城幾乎人人都會學跳胡旋舞,這個由西域康國所傳過來的舞蹈,由於左旋右轉,急速如風因而得名,李隆基將它劃分爲健舞的類別,後來白居易、元稹都寫過《胡旋女》詩,對胡旋舞姿進行過生動的描述,在詩中他們將胡旋女那猶如雪花空中飄,蓬草迎風飛的舞姿描寫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在飛速的旋轉中,沒有人知道胡旋女到底轉了多少圈,甚至不能區分她的臉和背。
從盛唐舞蹈的規模與風格來看,基本上呈現了一種大型羣舞表演的模式,尤其宮廷之中尤爲明顯,在這裏我們可以意識到,這種羣舞的表演雖然需要有諸多功底過硬、舞姿優美的舞蹈表演者,但其背後還必須要有一批具有相當藝術水準的舞蹈編導人才,李隆基由於成功改編了諸多樂舞,固然是算是一個編導人才,但盛唐時期舞蹈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僅有一個李隆基是遠遠不夠的。
事實上,當時在民間有很多著名的舞蹈表演者不但具有傑出的表演才能和高超的技藝,同時更是導演能手,而千百年來能夠依然讓人們記住的,甚至是銘刻人心的當屬公孫大娘。
有人說公孫大娘是盛唐宮廷樂舞的第一人,也有人說她是天下聞名第一的劍器舞者,其實這些頭銜都不能全面概括公孫大娘的舞蹈成就,在我看來公孫大娘的成就之所以千百年來依然爲人們所稱道,是因爲她開創了一種剛勁、矯捷、豪放之美的舞蹈風格,而這種風格恰恰是盛唐氣象在舞蹈藝術領域的突出體現。
公孫大娘的生平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只知道她是開元時期民間的一位舞蹈藝人,以舞劍器聞名天下,在民間每到一地獻藝時觀者如潮,時間一長她的名聲逐漸傳到宮廷之中,當她應邀到宮廷爲王公貴族表演時,所有人全都大喫一驚,被她那“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的舞姿所震撼,以至於其他的舞者和她相比,頓時顯得黯淡無光。
之所以公孫大娘的舞姿在當時能夠超越衆人,成爲那個時代的舞蹈藝術的代名詞,除了她那深厚的舞蹈功底以及表演的靈性之外,更是因爲她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將武術與舞蹈完美的進行融合。
盛唐的舞蹈分爲健舞與軟舞,而劍器舞則屬於健舞之類,公孫大娘擅長舞劍,換句話說在當時算是民間打把式賣藝的人,但她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舞劍這個簡單的層面,而是通過不斷的鑽研與刻苦的磨練,編排了多種劍器舞蹈,例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從舞蹈創作的角度而言,公孫大娘是當之無愧的舞蹈創作與編排人才。
遺憾的是,在那個民間藝人地位卑微的時代,公孫大娘雖然創造了舞蹈藝術領域輝煌成就,堪稱盛唐舞蹈技藝第一,但終究不免流落江湖,最終寂寞而終。
今天,我們瞭解公孫大娘的舞藝,更多的是通過大詩人杜甫的詩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