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雙方的目標 (第1/3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仔細探究高仙芝野心暴露的淵源,除了他自身性格的原因之外,這邊裏還有唐朝在天寶年間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過大和與朝廷中央多方面管理脫節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將在後邊安祿山陰謀叛唐中詳細說明。
與高仙芝野心暴露具有複雜原因不同的是,當時大食決定向東擴張,是典型的國家行爲。
幾乎就在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大食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統哈里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佔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地中海成爲了阿拉伯人的內湖,可以說大食已經成爲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強力量。
就在繼承人問題困擾武則天的同一時期,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應許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誰首先踏上唐朝的領土,就任命誰做唐朝的長官。
在這種極大的誘惑下,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古太白·伊本·穆斯林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但誰都沒能跨過唐朝的國界。
據《資治通鑑》記載,開元三年和五年,突騎施聯合吐蕃、大食向安西四鎮發動過兩次戰爭,均被擊退。阿拉伯帝國由於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唐軍這個時期在青海與吐蕃國大打出手,無暇顧及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的體現出來,西域諸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傳統宗教,對伊斯蘭文化的東進感到不安,更畏懼彪悍的穆斯林戰士,於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
而李隆基又是個有好大喜功的皇帝,加上邊境節度使與中央政府存在很多的管理脫節問題,使唐朝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威作福。西域的邊帥也不例外。這些行爲都嚴重損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國的關係,從而導致邊疆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不過,當時由於唐朝實在過於強大,以及臨近西域的邊帥也沒有太出格的舉動,所以一直到天寶八年(749年)爲止,西域地區的利益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破壞,但天寶九年(750年)隨着大食人內部的改朝換代和高仙芝野心的不斷膨脹,西域的形勢驟然發生變化。
天寶九年(750年)阿拉伯半島的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中國史稱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馬亞王朝(旗幟尚白,中國史稱白衣大食),在初步解決了吐蕃方面的問題之後,隨着高仙芝野心的不斷膨脹,他打算利用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亂的千載難逢良機,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復唐朝在嶺外地區的主權,在高仙芝看來,自己目前很有這個實力,首先自己作爲安西節度使手中擁有兩萬多人的兵馬,已經在西域地區經營多年,而且“山地之王”的榮譽讓他在這西域這片地區,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當然高仙芝最最自信的一點,還是他的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