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制約的策略 (第2/6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或許是因爲李隆基過於信任安祿山,他可能故意將主題引偏,但這也從中看出在安祿山反叛之前,李隆基是多麼麻痹大意,而與之對應的卻是安祿山的小心謹慎與處心積慮的算計。
在離開長安後,安祿山猶如突然間衝破牢籠的野獸,一路快馬加鞭的疾馳跑出潼關,因爲他知道雖然自己已經出來了,但皇帝陛下隨時有可能招自己回去,此刻在他眼前出現最多的就是楊國忠那幅不斷進讒的小人嘴臉,於是他抽打馬鞭更加用力,恨不得一時間到達自己的封地范陽。
值得一提的是,安祿山乘船沿黃河順流而下的時候,他因爲嫌船速過慢,居然讓船伕手拿繩板站在岸邊,然後15裏一換,晝夜兼程,日行數百里,即使到了和他關係要好的州縣也不下船。
終於,當他的眼中看見范陽的地界時,他才長舒一口氣,對於昨天來講,他猶如重生一樣,他回頭向着長安的方向望去,眼神透露出一股堅毅,那一刻他的內心十分複雜,幾千裏外有最寵愛他的人,有最能詆譭他的人,這一切對於他來講既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
“下一次我也許會用獨特的方式,以一種前無古人的姿態進入長安!”
據史料記載,安祿山在到達范陽後,依然心有餘悸,楊國忠的詆譭讓他寢食難安,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他的內心隱隱約約開始有了反叛之心,朝廷每次派遣使者前來慰問,他都稱病不出來迎接。
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安祿山派遣副將何千年入朝,請求以番將32人代替漢將,李隆基立即表示同意。
鬼都知道安祿山當時這個請求是個什麼心思,所以李隆基剛批准完,時任武部(兵部)尚書的韋見素立即表示反對。
作爲楊國忠一手提拔上來的嫡系,韋見素首先將自己的反對意見告訴了楊國忠,並且表示立即前往內宮面見李隆基,極力阻止李隆基同意安祿山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