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會昌廢佛 (第2/15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值得注意的是,傅奕的廢佛主張在當時的高層引起了強烈的震盪,並挑起了的三教論戰,成爲唐朝思想界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從論戰的陣容上看,形成了儒、道聯合與佛教對陣的局面。而論戰的基本內容之一,即是佛、道誰先誰後的問題,由於這個問題關係到二者在唐朝的政治地位和切身利益,所以是爭論最爲激烈的問題。
由傅奕上疏反對佛教而引起的三教論戰,其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傅奕反對佛教的本身,特別是佛、道先後的問題已經涉及李唐皇族對三教採取何種根本政策的問題。於是,這場論戰也引起了唐高祖李淵的重視,以至於在武德八年(625年)他親自召見儒、佛、道三教代表人物時,宣佈道教和儒教是本土宗教(“此土之基”),佛教是後來興起的宗教,應該像尊重客人那樣去尊崇(“宜崇客禮”),今後三教的座次依次是道教第一、儒教次之、佛教第三。可以說,李淵的金口玉言,爲那個時候佛、道誰先誰後問題的爭論做了定論。
李淵將道、儒二教排在佛教之先,從表面看是依據道、儒二教產生在前,而且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而實際上也包含了對道教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所作貢獻的一種回報,所以唐初在李淵的隱性保護下,道教第一次排在了佛教之前。
李淵的先道後佛的排列法,引起了佛教徒的激烈反對,後來又與宮廷內部和唐初士庶鬥爭糾纏在了一起。這樣,就迫使後來即位的李世民不得不運用至高無上的皇權重申道先佛後的次序。
李世民在隋末唐初改朝換代之際,和父親李淵一樣曾經得到過道教的幫助,因此對道教也頗有好感。在他和李建成的政治鬥爭中,李建成的勢力得到了以法琳爲首的佛教支持,而李世民的勢力則有以王知遠爲首的道教徒支持。
李世民即位後,出於報答以及鞏固皇位的需要,在貞觀十一年特意下詔,宣佈道士、女冠的地位在僧尼之上。而且李世民還自稱道教教祖是李唐皇族的遠祖,以此提高本來並不著名的李氏的聲望和地位。可以說,他在位時期對道、佛二教的態度是對李淵時期的一種繼承,並且進一步提高了道教地位,對道教勢力的急速擴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後,一直到唐高宗李治時代結束,道教都保持較高的地位。可是隨着武則天時代的到來,道教開始受到一些壓制,因爲武則天是女皇的這種特殊身份,使得她十分在意爲自己篡奪李唐天下大造輿論。因此,她一反高祖李淵以來崇道抑佛的政策,極力扶持佛教,例如,她讓薛懷義僞造《大雲經》,稱自己是彌勒轉世,應當取代李氏天下,同時她削去老子的皇帝封號,命令佛教在道教之上,下令收繳《老子化胡經》,限制出家道士數量等。據說,現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像就是武則天依據自己的形象而建。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道教的發展一改先前武則天時代的萎靡,開始重新復甦,並且因爲國家逐漸步入黃金時代而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老子的皇帝封號在中宗李顯時期已經恢復,李隆基即位後多次到供奉老子的玄元皇帝廟拜謁,一再加封號提高其地位,直至“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尊號爲止。他下令全國州縣必須建立玄元皇帝廟,製作玄元皇帝像,並且多次利用道教製造玄元皇帝下凡的神話以鞏固皇權。
不僅如此,李隆基還經常接見道士委任官職,本人親受法籙,拜道士爲師,恢復道士的皇親資格。道士、女冠犯法享有地方官吏不得擅自處罰的特權,因此使道教的地位急速提高,讓佛教望塵莫及,儼然成爲受皇家保護的特殊社會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