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亂迭起 (第4/1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使者回到長安覆命,陳說遇到的冷遇後,皇帝李漼大怒,於是拒絕對酋龍進行冊封,實際上也就是不承認酋龍的地位。於是,酋龍自稱皇帝,國號“大理”,並派兵攻陷了播州(今貴州遵義),唐朝與南詔由此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鹹通元年(860年)十月,安南都護李雩出兵收復播州。雖然收復播州是件好事,但事實上播州並不歸李雩的巡界,李雩收復播州屬於越境行爲,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貪功求賞。但當時安南土著居民與唐朝邊將的矛盾已經相當尖銳,例如大中年間安南經略使李琢私自下令以鬥鹽換取安南土著民的一頭牛,使得土著民大爲不滿。李雩到了播州後,又擅殺當地土著首領杜守澄,進而進一步激化與土著民的矛盾,南詔人終於忍無可忍,於鹹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十三日,聚兵一萬三千多人,突襲佔領安南都護府所在地交趾(今越南河內)。李雩遭到重創後無所歸依,只得被迫屯守武州(今中越邊境)。
南詔的侵擾十分出乎皇帝李漼的預料,在瞭解邊關軍情緊急之後,李漼在鹹通二年(861年)正月,下詔徵調邕州(今廣西南寧)節度使之軍援救安南。六月,李雩重新整編軍隊成功收復交趾,李漼爲了安撫在安南勢力龐大的杜守澄氏族,將李雩撤換,改任王寬爲安南都護,並以失職之罪將李雩貶官爲儋州(今廣東儋縣)司戶。
不過,李漼貶黜李雩的做法,並沒有得到南詔的理解,此後南詔繼續加大對唐朝邊境的侵擾,並在七月攻陷邕州。
對於唐廷而言,邕州失守是個巨大的打擊,這等於是讓南詔打通了北進的道路。事實上,邕州當時有重兵把守,本不應該如此輕易被攻破,之所以會被南詔輕而易舉攻佔,完全是因爲唐朝邊將腐敗所致。
本來朝廷從廣州、桂州和容州三地共徵發三千人馬駐守邕州,規定每三年輪換一次。大中十年(856年),嶺南經略使段文楚請准以供應這三千人的費用,在當地招募軍隊代替這些人駐守邕州,但實際上段文楚只招募到了五百人,所以還得藉助三州兵力共同守衛邕州。
大中十二年(858年)段文楚進京任職,李蒙接任嶺南經略使職位。李蒙爲了把空缺的戍兵名額糧餉歸爲己有,便找個理由將三州之兵全都退了回去,只以招募到的那五百多人駐守邕州,也就是說比先前的兵力減少了十之七八,因此這給了南詔乘虛而入的機會。
南詔攻佔邕州時,嶺南經略使李蒙已經去世,新任經略使李弘源上任才十日。面對無兵可用的現狀,李弘源被迫逃往巒州(今廣西橫縣),南詔大軍將邕州城洗劫一空後離去。皇帝李漼得知消息後,大怒之下將李弘源貶官,重新任命段文楚爲嶺南經略使去收拾邕州殘局。
南詔洗劫邕州後,又攻破巂州(今四川西昌)、進逼邛崍關(今四川榮經縣),一時間大唐西南邊境烽煙四起。
鹹通三年(862年)二月,南詔又大舉進攻安南,經略使王寬頻頻向朝廷告急求援。皇帝李漼派遣湖南觀察使蔡襲率領禁軍三千趕赴救援,同時從許州、滑州、汴州、荊州、襄州、潭州、鄂州等地調集三萬人馬劃歸蔡襲指揮。南詔得知唐朝派出大批援軍後,考慮到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於是暫時撤退以避唐軍鋒芒。五月十日,蔡襲率領大軍到達安南,開始着手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