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國肢解 (第1/18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汴州之亂
中和四年(884年)十月,關東地區藩鎮聯合上表奉請皇帝李儇返回京城長安。光啓元年(885年)正月,李儇動身返回京城,於三月十二日到達長安。不過重返故都的他在進入長安城後,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不僅因爲他看到長安城內一片狼藉而內心悲涼,更因爲這段時間他越來越感覺到各路藩鎮加劇紛爭,讓本已經滿目瘡痍的大唐帝國更加雪上加霜。
《舊唐書•僖宗紀》中用極其概括的話語,勾勒出皇帝李儇還京之際所面臨的藩鎮割據一方,不斷蠶食國家的圖景:
時李昌符據鳳翔;王重榮據蒲、陝;諸葛爽據河陽、洛陽;孟立方據邢、;李克用據太原、上黨;朱全忠(朱溫)據汴、滑;秦宗權據許、蔡;時溥據徐、泗;朱宣據鄆、齊、曹、濮;王敬武據淄、青;高駢據淮南八州,秦彥據宣、歙;劉漢宏據浙東。皆自擅兵賦,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
大唐帝國藩鎮割據由來已久,但黃巢起義失敗後,朝廷對於藩鎮割據的局面呈現無力制止的趨勢。這不僅是中唐時期以來對藩鎮實行姑息策略的必然惡果,更是因爲經歷黃巢起義打擊之後,朝廷對於藩鎮問題無論從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已經無力解決,而且皇帝李儇逃往蜀中的經歷,在藩鎮們看來朝廷不過如此,所以黃巢起義失敗後,皇帝李儇便逐漸失去了政治偶像的作用。
藩鎮們本來就懷有稱霸一方的野心,再加上朝廷無力遏制,所以相互之間展開了更加無所顧忌和殘酷的兼併戰爭,而本章我們就來說一說對朝廷、對後來時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幾個藩鎮的情況。
藩鎮之間互相攻伐的源起之處首先是蔡州的秦宗權,而且在朝廷依舊存在的情況下,秦宗權居然是第一個敢於稱帝者。
秦宗權是許州人,本是忠武軍的一員牙將。前邊我們說過,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徐州增援關中的士兵在到達許昌時發動過兵變,並驅逐忠武節度使薛能,後來被周岌平定,於是皇帝李儇任命周岌爲忠武節度使。
當時秦宗權因戰事需要正在蔡州(今河南汝南),聽到許昌有兵變,就以想要平定叛亂爲由,整合蔡州兵馬驅逐當地刺史,自稱權知蔡州事,他又以防備黃巢爲名,趁機將蔡州據爲己有。周岌上任後無力駕馭,只好任由秦宗權掌管蔡州。
當時蔡州兵力有萬餘人,秦宗權就是靠着這些人在汝州打敗黃巢義軍。中和二年(881年),皇帝李儇曾經指望秦宗權出兵鎮壓黃巢,並採納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的建議,在蔡州以設置奉國軍之名,任秦宗權爲節度使。可是,沒想到在中和三年(883年),秦宗權便因爲對抗黃巢失敗而投降,並與其合兵圍攻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