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振唐威 (第5/15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私販糧食的人畢竟是少數,這對於成都衆多的百姓來講,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於是便時有喫人現象的發生,官吏對喫人者捉到便殺,但是即使如此也是屢禁不止。他們便想出幾種殘酷的刑罰,捉到殺人食肉者便用刀攔腰砍成兩段,或者從肩胛骨將人斜劈開來。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人們看慣了這種殘酷的刑罰後反而不再害怕,城裏的情況越來越糟,人們都想出城投降。
當時陳敬瑄探聽到有人策劃投降官軍,就將這些人連同家屬一起殺掉,可以說陳敬瑄的處境已經是四面楚歌。
成都城旦夕可破,可是朝廷卻在此之際下令撤兵。當王建接到撤兵的詔令後,嘆息着認爲朝廷征討西蜀,如果再堅持一下,就可大功告成,現在撤兵等於失去攻破成都的良機。當時謀士建議王建奏請朝廷讓韋昭度撤兵,自己留下來繼續攻打成都,只要攻下成都後,就可以獨佔西川。
王建採納了謀士的建議,上表朝廷稱田令孜、陳敬瑄罪不可赦,雖然朝廷決定撤兵,但還是希望能讓他留下來繼續攻打成都。爲了讓韋昭度儘快離開,王建勸其儘快撤兵回到長安,因爲關東地區的藩鎮互相征戰不已,始終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韋昭度應該儘快回到天子身邊,守衛好天子的安全。
王建的話雖然說得冠冕堂皇,但韋昭度明白王建是想獨佔西川。爲此,他對於是否就此離開西川而猶豫不決,而且他也擔心自己就此一去,王建從此不再接受朝廷的節制。
韋昭度看穿了王建的心思後,就以各種理由搪塞王建,拖延撤兵的時間。爲了儘快逼走韋昭度,有人建議王建說韋昭度入川時,聽說東川有個都將外號叫“唐喫人”,當時韋昭度和人家開玩笑說“人肉何如豬羊”,不如就用這個方法來對付韋昭度。
王建採納了這個建議,於次日密令部將唐友通率領士兵在行府門外,逮捕了韋昭度的親信駱保,並將其亂劍分屍,將肉切成碎塊分給士兵們喫,聲稱其偷盜軍糧。韋昭度看完後,明白王建這是在威脅自己,他敏銳地意識到如果繼續留在西川,自己將會有性命危險,於是便在當天謊稱身體不適,將統軍節印交予王建,宣佈由王建代替自己爲行營招討使,慌忙帶着隨從逃離西川。
王建將韋昭度護送至新都,並在其馬前跪着奉上送行酒,也算是給足了韋昭度的面子。韋昭度剛剛走出劍門關,王建便命令軍隊把守住通往蜀中的棧道,禁止朝廷派來的軍隊再行入境。也就是從此時開始,西川便脫離了唐王朝的節制,成爲了獨立王國。後來朱全忠稱帝后,王建趁亂攻佔了成都,併兼並了劍南東川、西川和山南西道三地,效仿朱全忠稱帝,建立起獨立王國——蜀國,史稱前蜀,而王建也成爲開國之君蜀高祖。
皇帝李曄即位後首次興兵討逆,就這樣以虎頭蛇尾的形式收場。不過王建後來成功打下成都,並誅殺了鞭打過李曄的田令孜,也算是爲李曄賺足了面子。事實上皇帝李曄這次迫不及待地撤兵,除了糧草漸漸無法供應之外,還因爲朝廷組織的另外一次征討河東地區藩鎮的戰爭也在繼續,也就是說朝廷要同時支撐兩場戰爭,相比於陳敬瑄而言,河東地區的藩鎮是一個遠比陳敬瑄更難纏的對手。
征討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