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流亡歲月 (第1/12頁)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宮城之亂
在各路藩鎮互相征伐,尤其是晉汴激烈角逐的時候,皇帝李曄的日子並不好過。在他即位之初,可謂是雄心勃勃,爲了重振唐威,他先後組織了征討西蜀、討伐河東兩次削藩行動,然而這兩次行動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使形勢更加惡化。
征討西蜀使得朝廷勞師傷財,而且一無所獲,藩鎮之間的勢力進行了重新分配,最終導致王建脫穎而出獨霸西川。而討伐河東,皇帝李曄可謂是引火燒身,不僅使朝廷招致羞辱,而且李克用更加囂張跋扈,最重要的是朱全忠從中漁翁得利,進而一家獨大,不斷兼併其他藩鎮。
當然這兩次行動雖然效果不佳,但至少皇帝李曄還可以安穩地坐在皇帝寶座上,但他組織的討伐鳳翔的李茂貞之戰,則讓李曄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早在景福二年(893年)正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便趕走了楊守亮,佔據了山南後,便上奏皇帝李曄請求鎮守興元(今陝西南鄭)。皇帝李曄因爲李茂貞過於囂張跋扈,早就想將其置於偏遠地區,現在李茂貞自己請求鎮守興元,李曄求之不得,立即下詔同意了李茂貞的請求,任命他爲山南西道兼武定軍節度使,並讓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徐彥若代替李茂貞出任鳳翔節度使。
可是李茂貞並不想就此放棄鳳翔,他接到詔書後勃然大怒,認爲這一切都是宰相的主意,便寫信責罵時任宰相的杜讓能。皇帝李曄眼見李茂貞公然侮辱宰相,於是發兵征討李茂貞,可是沒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一敗塗地。李茂貞聯合靖難節度使王行瑜帶領大軍威逼京城長安,而且在李茂貞的逼迫下,皇帝李曄忍痛下詔賜杜讓能自盡,這才使得李茂貞和王行瑜撤兵。
不過,自此之後,朝廷的政務實際上被鳳翔、靖難兩個藩鎮把持,朝廷事無鉅細都得秉承李茂貞和王行瑜的旨意,朝官和宦官們大部分也都依附這兩個人。
乾寧二年(895年)五月,李茂貞、王行瑜聯合韓建帶領兵馬入京,威逼皇帝李曄冊封自己領地,而且殺害宰相韋昭度、李溪,併發兵攻打河中的王珂,李克用聞訊後,率領大軍南下,並上疏朝廷以李茂貞、王行瑜、韓建興兵犯上、殺害宰相爲名,請求興兵討伐。同時他也給三鎮發出請戰表。
當時李茂貞、王行瑜、韓建聽說李克用大舉南下,自知實力不如河東軍,於是各留兩千士兵守衛京師長安,急忙領兵退回本鎮。不過李克用的沙陀騎兵行動十分迅速,很快就到達了關中地區,並在朝邑擊敗了正在進攻河中的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約招架不住沙陀騎兵的進攻,放棄了同州(今陝西大荔)逃到長安避難,而且和他弟弟右軍指揮使王行實帶領士兵在長安西市大肆劫掠。長安城內亂作一團,百姓們紛紛逃竄,王行實入宮奏稱同州、華州均已失陷,李克用的沙陀大軍已經逼近京城長安,請皇帝李曄到邠州(今陝西彬縣)避難。
李茂貞和王行瑜憑藉軍事實力以及地緣優勢,從景福二年(893年)開始把持朝政,並控制了神策軍。隨着王行瑜的弟弟王行實擔任神策軍右軍指揮使、李茂貞的義子李繼鵬擔任左軍指揮使後,中晚唐以來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宦官集團,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風,紛紛投到李茂貞和王行瑜的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