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的寵妾蘇妲己被周軍俘獲,臉上塗滿墨水,胸前掛着牌子沿街遊行,從朝歌一直遊鬥到西歧。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民衆相信是這個女人毀滅了商朝,公共關係專家們甚至使他們相信這個女人是一隻狐狸進化的。個別生物學家質疑這種異乎尋常的進化速度,但他們隨即也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被打倒。
總而言之,商周之戰結束於共和曆前205年2月5日。商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周的新政府。
有人指出,商周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公共關係的較量,每一場戰爭之後都隱藏着在輿論領域的角力。從一開始,在天才公共關係學家姜尚的指導下,姬發以及其父親姬昌就處心積慮地營造個人公衆形象,並用巧妙的手法影響輿論導向,用種種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散佈西歧思想。
而帝辛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備和豐盈的國庫,但卻對控制輿論漠不關心,他不認爲這種東西會對統治有多大威脅。結果在那個時期的商朝,言論自由空前活躍;在西歧的暗中操控下,這些有自由主義傾向的言論逐漸開始對帝辛的統治不利。
對此帝辛唯一的對策就是強硬的鎮壓,這反過來爲西歧的公共關係專家們提供了更多宣傳素材。這些敬業的學者平均每一個月就會引爆一個公衆感興趣的話題。姜尚指出,政治和性纔是公衆最爲關注的東西,必須要有娛樂性。於是話題永遠都是圍繞着帝辛和他美貌的妃子蘇妲己展開,還羼雜了許多自然主義描寫。考慮到一些民衆特別的性取向,一些話題偶爾還會迎合他們的口味,比如炮烙、蠆盆。
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公衆喜歡的是娛樂,唯有將革命搞得像過節般熱鬧,公衆纔會心甘情願地投身進來,並樂在其中。
與之相反,姬昌則被打扮成一個社會弱勢羣體代言人的形象,充滿了終極關懷。許多關於他的小故事比如畫地爲牢被刻成小竹卷廣爲流傳。
就這樣,商王的形象與日俱損,而西伯侯姬昌的聲望卻如日中天。從朝歌發出的每一項政策,都會被輿論解讀爲皇室企圖對公衆不利;帝辛的每一句言論都被會摘錄出來證明他的前後矛盾與險惡用心。有評論家認爲,周在信息領域享有不對稱優勢。
當帝辛意識到這一情況,着手開始治理的時候,轉入地下的輿論反而更加興盛。這一系列成果最終使得所有的諸侯都倒向了西歧一方。
姬昌本人因健康原因在伐商前一年退位,他年輕而雄心勃勃的次子姬發接替了他領袖的位置,率領軍隊開始討伐無道的商王帝辛,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姜尚則因爲在輿論領域的傑出貢獻而被授予輔政之職,獲得了一大塊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