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七章 我要回家 (第3/18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了這個時候,羣臣震惶,親華派開始佔據上風。親華派中最熱切的李恆福趁機對李昖說了一段話。這段話非常有意思,現在韓國人朝鮮人估計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但任何一箇中國人看了都會心一笑。
“今八路潰裂, 無望收拾圖全。夫以孔明之智, 見先主無託身用武之地, 則請救於孫氏, 卒成赤壁之捷。 今我無復可爲, 不如具奏天朝, 請兵來援。”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劉備當初喪師失地,被曹操打的無落錐之地。諸葛亮給劉備出了一計,向孫權求援,這纔有了赤壁大勝。主公您現在跟劉備境況差不多,所以該到請大明發兵的時候了。”
看來那時候《三國演義》已經深入人心,就連外國君臣討論國事,都能拿出來說事。這個比喻雖有些不倫不類,倒也頗具感染力。
反對的大臣不好意思再堅持說本國能獨立支撐,只能另外找論據。比如其中一條反對理由是:大明遼東兵馬軍紀太差,來了以後只會把事情搞亂,荼毒百姓——這個邏輯非常成問題,如果沒有大明出兵援助,恐怕朝鮮早完蛋了,更別說什麼百姓了。
李昖不傻,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同意了李恆福的意見,正式派使者奔赴大明求援。
這是朝鮮第一次正式發出求援的請求。
求援發出去沒多久,朝鮮人就接到消息,說大明派來了兩名調查官員,來了解前線局勢。
這一下子,兩派官員都慌了手腳。朝鮮這仗打的太丟人了,實在不好意思說給大明調查官員聽。於是尹鬥壽的弟弟、禮曹判官尹根壽給李昖出了一個主意,他毛遂自薦說:平壤兵荒馬亂,不太合適讓大明官員過來,我略懂中文,不如就以迎慰的名義在義州截住他們,把事兒說清楚以後立刻禮送出境,平壤就不必來了。
這個提議李昖沒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