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九章 敗北 (第2/10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這裏,有必須作一點簡單的考證。
對於祖承訓軍究竟抵達平壤的哪個城門,史料記載不太一樣。《朝野僉載卷》、《懲毖錄》、《再造藩邦志》等史料記錄的是明軍從七星門入城。而《寄齋史草》裏卻說明軍是自普通門而入。不過所有的材料在這裏都衆口一詞地強調:城頭沒人。但另外一本《亂中雜錄》,卻簡略地提及了明軍進攻平壤城門時經歷了一番戰鬥,才破城而入。《宣祖實錄》二十八卷壬辰年七月二十二日裏提到過,祖承訓曾在西門結陣。
先說平壤城。這城分爲四城:內城、中城、外城和北城。
外城以牡丹峯爲北部頂端,循普通、大同二江的走勢把平壤城裹起來,形成兩邊環水,一側枕山的態勢。外城嚴格來說,只是城郭,沒有城牆。真正的城牆要從中城開始。中城之內,還有一圈內城城牆。在北部,還有一道北城城郭,環繞牡丹峯一週。
普通門位於中城西側,因流經此地的大同江支流普通江而得名。七星門位於內城東北側。這兩個門,並不是同一圈城牆的通道,而是一內一外,一西一北。
綜合這些說法,可以推測出一個結論:祖承訓的部隊從順安抵達平壤以後,先從平壤西側的普通門進入中城,然後再繞行至北方,抵達七星門外。
這條路線意味着,當明軍大搖大擺通過平壤外城與中城的時候,沒有遭到任何阻撓。
外城看不見守軍,這個可以理解。平壤的外城周長有三十二里,如果守城部隊兵力太少,往往會乾脆放棄外圍陣地。但日軍居然連中城都無人把守,這便可堪玩味了。
要麼是日本人故意設下的圈套;要麼是日本人麻痹大意,根本沒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