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章 第一次平壤之戰:幕後的真相 (第3/16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楊紹勳此時正在氣頭上,尹鬥壽知道開場白很重要。一上門就氣勢洶洶地對質,絕對不行,那是拱火,得尋求一個切入點,讓大家心平氣和地對話。
所以他一見到楊紹勳,先恭恭敬敬地問安,然後提起了一個人。
誰呀?史儒。
朝鮮人對祖承訓的表現很氣憤,對於戰死平壤的史儒卻十分尊重,覺得這是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不光是因爲他英勇奮戰,而且因爲史儒的部隊是遼東軍中軍紀最好的,入朝的明軍都有騷擾地方的記錄,惟獨他的部隊沒拿羣衆一針一線。
尹鬥壽和洪秀彥把史儒狠狠地誇了一通,說我們朝鮮對他的犧牲悲痛萬分,然後又把這種偉大的犧牲昇華到大明對藩國無微不至關懷的高度,哭着說這次史儒的犧牲,不怪別人,只怪我們自己人品太差。
人家都說到這份兒上了,楊紹勳實在沒法再黑着臉罵人了,只得順着尹鬥壽的話往上爬,長嘆一聲說史儒死的有點冤枉,這次打仗打的實在是艱苦,糧秣也不足,老天爺也不給方便,你們的部下也不爭氣。雖然仍舊是指責,但語氣比頭一天對沈喜壽和緩了不少。
尹鬥壽和洪秀彥一聽楊紹勳氣有點消了,趕緊趁熱打鐵,解釋說平壤之戰我們的人也損失了不少。楊紹勳直截了當問道:“你們當初說平壤的日本人總共才一兩千,手裏的武器也不是幾把武士刀,結果我軍將士很多都是死在弓箭下,而且敵人至少有一萬,到底是怎麼回事?”
朝鮮軍戰力極弱,但有一個優點,就是弓箭特別出名。在戰爭初期,朝鮮弓手是唯一能和日軍抗衡的兵種,聲威遠播。遼東也知道,所以當祖承訓報告說敵人箭如雨下時,自然要懷疑一下。
對這兩個問題,洪秀彥解釋說朝鮮軍從來沒見過倭寇大規模使用弓箭,可能是倭寇強迫我方俘虜所爲;至於敵人數量情報不準,當地官員就是這麼報上來的,我們也就信了。楊紹勳問證據呢?洪秀彥把早就準備好的軍情報告遞上去,楊紹勳翻了一遍,默然接受了這個解釋。
但他很快又提出新的質疑,詢問關於祖承訓所謂“朝鮮軍一部投敵”的指控。這其實才是今天的核心議題,如果這件事得不到澄清,明、朝兩軍之間的信任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