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十六章 我來了李如松 (第3/10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如松的意思很明白,別跟我扯有的沒的,大爺不想低眉順眼伺候你。
對他這種一上來就打了一通殺威棒的做法,宋應昌自然不會有好臉色,可戰事當前,李如松又挾寧夏平叛之威而來,他也只能忍氣吞聲。見宋應昌服了軟,李如松士氣大漲,連帶着對宋應昌手底下兩名高參劉黃裳和袁黃也沒什麼好臉色。他在覲見朝鮮國王的時候,甚至說出了“那兩位贊畫,你不必信他們”的話,可見明軍統帥和參謀部之間的矛盾有多深。
即使是在軍隊內部,李如松同樣也不停地製造事端。
出身戚家軍的吳惟忠,帶着的三千浙兵在十一月便抵達了邊境。應朝鮮人的強烈要求,吳惟忠在請示了宋應昌之後,於十二月十四日先期渡江,十九日抵達安州。這本是正常的軍隊調動,程序上也說得過去。可李如松聽說以後,卻拍着腿大罵吳惟忠無組織無紀律,要軍法從事。
吳惟忠的浙兵屬於戚繼光系統,又是南兵,與遼東派系從來沒尿到過一壺裏。宋應昌曾經跟李如松提過,說浙兵常年抗倭,吳惟忠又是戚繼光的手下,應當重視他們對付倭寇的手段。李如松連宋應昌都看不起,更別說這些南蠻子了。
而且朝鮮人對這些南兵不加掩飾地崇拜,對遼東兵卻總帶着若有若無的鄙視。這讓李如松更加不爽。
這次他罵吳惟忠,純屬借題發揮,存心要殺一殺對方的氣焰——李如松這種對南兵深入骨髓的歧見,貫穿了此後的一連串戰役。
有趣的是,如果以血統而論的話,李如松勉強能算朝鮮族後人。他的N代祖先李英正是從朝鮮內附大明,被授予世襲鐵嶺指揮僉事,這纔在大明開枝散葉的。現在他被委派前往朝鮮救援,也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衣錦還鄉。
但朝鮮人對這位有着朝鮮血脈的中國將領並不放心,因爲他誇口說了一句話:“我用八千人就能幹掉五、六萬韃子,日本人算個屁。”朝鮮君臣一聽,心中一陣抽搐。這話怎麼聽着這麼耳熟呢,好像祖承訓當初來的時候,也這麼說過。有人安慰李昖說李如松是名將,東打女真,北滅蒙古,李昖這時候已經對日本有心理陰影了,憂慮地嘀咕道:“擅長打韃子,不代表擅長打鬼子啊……”
但是現在大軍已集,換帥是絕對不可能的了。朝鮮君臣只能暗自祈禱,希望這次來的將軍比祖承訓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