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三章 三寸不爛 (第1/8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惟敬總算又恢復自由了。
自從他在遼東被李如松拿下以後,一直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在生與死的邊界上掙扎。沈惟敬知道,自己之所以還活着,僅僅只是因爲尚有剩餘價值可資利用。只要自己被證明沒有價值,便會被大明毫不留情地拋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出手保他。
所以平壤之戰的勝利,對他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既然明軍可以在正面戰場擊敗日軍,那麼根本無須與日軍交涉;既然無須與日軍交涉,那麼沈惟敬便毫無用處;既然沈惟敬毫無用處,那麼……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發生,碧蹄館之戰結束以後,明軍與日軍進入了對峙階段。身陷囚籠的沈惟敬欣喜地發現,和談的曙光和他生命的希望,正在慢慢降臨。
大明在對外戰爭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從不和談。無論是被瓦剌捉了皇帝,還是被女真人打進北京,大明從來不會卑躬屈膝地乞求議和,而是一根筋死扛到底。
但壬辰戰爭有點不同。
這不是一場發生在大明疆域內的戰爭,而是一次援助藩屬小國的軍事行動。輸了,丟的是朝鮮人的國土;贏了,鞏固的也是朝鮮人的統治。對於這種性質的戰爭,大明沒必要太較真,如果能通過和平手段讓敵人退出朝鮮半島,當然比大動干戈來得更划算——大明戰士的鮮血,不應該無謂地爲他國而流。
碧蹄館之戰之後,李如松的遼東軍和宋應昌的南軍齟齬頻生,矛盾不斷。宋應昌與袁黃等人指責北軍搶功,濫殺無辜,甚至一本參到了朝廷。李如松反過來指責宋應昌連朝鮮境內都不進入,卻反過來指派人過來索要首級,騙取功勞。
在平壤之戰中,不知哪個倒黴的日本和尚被砍掉了腦袋,誤當成了景澈玄蘇。爲了搶這個大人物的腦袋,李如松和宋應昌沒少打官司,一直到確認玄蘇還活着,兩個人才悻悻罷手。
在平壤的駱尚志等人也不斷暗中跟宋應昌等人聯絡,時不時地對朝鮮人說說李提督的怪話,鼓譟說要麼退兵,要麼進攻,總留在平壤城不是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