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九章 大增兵 (第1/14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萬曆二十年小西行長進攻釜山開始,這場戰爭已經足足持續了七年。
別說日本與朝鮮被拖得民生凋敝,就連大明也感覺到一絲疲憊與不耐煩。朝中已經有很多人議論,認爲朝廷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把日本鬼子趕回老家去,不能再拖了。萬曆皇帝本人也希望儘快結束朝鮮戰爭,讓國家財政喘一口氣。
本着這一訴求,大明朝廷在丁酉之亂一開戰,就確定了一個明晰的原則:增兵,增兵,再增兵。
李如松和楊鎬的兩次出兵,總兵力都只有四萬左右,部隊成分也以遼東、南兵與宣大爲主,相對比較單純。但如果要擴大增兵規模,勢必不能繼續從遼東與宣大抽調——這兩處肩負着守衛大明北方的重任,不可能爲了朝鮮削弱京師的防禦力量——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全國全國海選合適的參戰部隊與指揮官,而且還要設計更龐大、更復雜的後勤補給計劃,這些工作都無法一蹴而就。
所以在開戰之初,明軍一直處於兵力不足的窘境。這種窘境,一直到了萬曆二十六年蔚山之戰結束以後,才得以緩解。
從萬曆二十六年二月開始,以遊擊將軍藍方威的四千浙兵、前營參將王國棟的三千騎兵延綏爲開端,開始了明軍的增兵大浪潮。來自遼東、宣大、保定、江浙、四川、廣東乃至廣西、雲貴的土兵相繼匯聚到朝鮮來,道路上的車馬絡繹不絕。
在這些援軍中,有三個人特別值得提一提。
一個是劉綎。劉綎也算是抗日援朝的老面孔了,他在第一次援朝戰爭中趕上了尾巴,沒打什麼大仗,打了兩年醬油就回國了。
劉綎這個人有一個特別奇怪的毛病,貪財——其實貪財不算怪,怪的是劉綎總認爲別人跟他一樣貪財。本來他從朝鮮回國,一樁穩穩的大功已經到手,劉綎還想再多撈點,就去賄賂御史宋興祖,結果被一狀告到部裏,朝廷念在他在朝鮮呆了兩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深究。後來朝鮮戰爭打完以後,他被派去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在總督李化龍的強烈支持下,劉綎打了一個大勝仗。這時候他老毛病又犯了,去賄賂李化龍的父親,結果又被捅上朝廷,功過相抵……你說這人到底圖什麼。
這些都是後話。且說這次援朝大增兵,朝廷想起劉綎的資歷,覺得是個好人選,就命令他帶領他麾下那支“多國部隊”再次出征。劉綎出發的很早,在二月份就抵達了前線,駐紮在全州負責西線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