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時候的涼州叛軍,其實真正的首領乃是日後自號“河首平漢王”的宋揚,又名宋建或宗建,麾下有幾員心腹執掌着“湟中義從”,即王國、北宮玉與李文侯。至於邊章與韓遂,儘管他們掌握着數萬大軍的兵權,但實際上在涼州叛軍內並非是真正的掌權人,說白了,他們僅僅只是宋揚反叛進攻大漢的馬前卒而已。
軍伍之中的年關,無非也就是喝酒喫肉慶祝一番而已,沒有其他什麼花樣,更別說新年過後,董卓與李儒便立馬開始對涼州叛軍的征討事宜。唔,更準確地說是如何在涼州叛軍以及大漢朝廷兩者對峙局面中保存己方的力量。
中平二年正月,董卓首先對駐紮在狄道以北的西涼叛軍展開偵查,並陸續在東南方向的白石山駐紮軍隊。想來董卓可以不在意丟掉狄道以北的大片隴西郡地盤,但這也是他的底線,他不可能再拱手讓給叛軍更多的地盤,畢竟眼下他的勢力更多還在隴西郡,並沒有擴展到三輔、司隸等地。
涼州叛軍的主要構成,總共分爲三部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存在,無疑就是“湟中義從”,其二是由湟中義從所領導的邊境以羌人部分氏族比如小月氏人等羌人、胡人,這兩者大約佔據整支叛軍的四成左右。而剩下的六成兵力,則是由叛軍所俘虜的原金城、武威、漢陽三郡的漢族士兵以及收到脅迫的當地百姓所組成。
除湟中義從外,邊章與韓遂統帥着多達八成的西涼叛軍,但是他們的人身安全則由湟中義從以及其首領北宮玉、李文侯負責,說白了就是受到後者的監視。
說實話,此時董卓麾下的隴西雖然僅有兩三萬守軍,但是別忘了他跟隴西郡西側的兩個羌族大部落交好,分別佔據着大片領地的百頃氏與武都氏,都十分傾向於幫助董卓這個本身就具有一半羌人血統、並且平日裏豪爽好客的漢人,毫不誇張地說,董卓單憑自己的面子便能從兩個羌族大部落得到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兵力支援,再加上他郡內的守兵,說實話要將西涼叛軍堵死在隴西郡並不成問題。
關鍵在於,他並不想這麼做,他並不想爲了對他防範甚深的朝廷而損失兵力。
正因爲如此,儘管董卓已陸續在白石山增派了守軍,但卻始終沒有主動出擊去找邊章與韓遂的麻煩。這份姑息與縱容,讓此時駐紮在大夏縣的邊章、韓遂二人頗爲詫異。
“那董仲穎竟不出擊?”
邊章、韓遂二人的確很喫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