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言下之意,就是說在大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是所有應考學子所必須掌握的,不但要求理解,甚至於要爛熟於心、倒背如流。
而至於《詩》、《書》、《禮記》、《易》、《春秋》這五經,則相對要求較低,只要求應考的學生大致看過、瞭解這五本書,對那一本熟悉,就選那一本經文的試題來解題,除此之外,並沒有太苛刻的要求,也難怪有不少考生會認爲,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第一輪的考試纔是最關鍵的,倘若第一輪考試的答案不能叫監考官滿意,那麼第二輪、第三輪,即便你答地再出色,也很難挽回最初的失利。
這也正是禮部尚書阮少舟昨日爲何要親自書寫一篇文章,偷樑換柱作爲謝安答卷的原因所在。
但不管怎樣,對於謝安來說,這五經文與昨日的四書文倒是差不多,反正他什麼也不會。
瞅了幾眼後,他隨意地選了一篇《易》的考題。
題目是這樣的,[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益動而巽,日進無疆,知以藏往,爲君爲父爲王爲金。]
朝着昨日解題的模式,謝安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將這句話翻譯了一遍,便算是答了題,繼而將注意力放在另一份考卷上。
另一份考卷的要求,是要應試的學子用賦詩三篇,無論題材,不也要求是借景詠物、還是借景詠事、亦或是借景抒情,要求簡單地就像是謝安以前考試試卷上的附加題。
這讓他很是驚訝,難道大周並不注重詩詞歌賦?
確實,大周並不注重描寫風花雪月的詩詞歌賦,這也是爲何在這方面非常出衆的才子,往往無法做官的原因,對於詩詞歌賦,朝廷更多將這些事物看成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而不是做官的必備條件。